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并通过北接线与乍嘉苏、沪杭高速公路相连,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并通过南接线与宁波绕城、杭甬、甬台温高速公路相连。大桥全长36公里,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并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网以及浙江省“二纵二横五联”公路网主骨架的形成,加强浙江省沿海深水良港与上海的联系,充分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和汇聚作用,以及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浙江省及杭州市交通瓶颈,促进宁波及浙东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桥在2007年6月28日全线合龙,2008年将提前建成通车。 在上述背景下,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能否顺利运营,为大桥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必须的、必要的优质服务,从而达到运营目标,实现其重要的意义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鉴于组织结构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性,本文对即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设计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运营阶段应该采取的组织结构方案,希望该方案可以帮助杭州湾大桥管理当局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组织目标。 通过提出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的意义,明确了此次研究的问题,即如何对杭州湾大桥管理当局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进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的对策和建议。此外本文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目标分析及访谈的方式,并对本文结构框架进行了简单介绍。 在理论文献综述时,对有关组织结构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明确了组织及组织结构的定义和目前常用的组织结构的各种形式,如: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等等。除了对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外,作者还对组织、组织结构及管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明了组织结构对于管理和组织以及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性,进而强调了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必要性、迫切性。此外,通过对相关组织结构理论的归纳整理和学习,作者了解到虽然组织结构是管中最早并最彻底地予以研究的一个领域,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唯一正确和普遍都适用的组织结构设计。因此,作者还对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即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和分权以及正规化;同时也对组织结构其本质作为一些形式,必须要满足一些“形式上的”必要规范进行了阐述,即明确性、经济性、远景的方向、个人对本身任务及整体任务的理解、决策、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永存性与自我更新。这些要素和规范都对杭州湾大桥的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导。 由于中国是世界桥梁大国,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已建成的一批公路桥梁,无论是工程规模、建设条件,还是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虽然这些桥梁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有着不尽相同的建设背景、资本组成、外部环境和内部具体条件,但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特大型桥梁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从中可以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上述几部分的分析,我们对组织结构的理论和目前国内典型案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我们针对杭州湾大桥本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首先是对杭州湾大桥其高速路桥的本质分析以及目前的管理现状分析,再通过对目前管理人员(也是将来运营阶段的管理人员)的访谈,明确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在运营阶段的组织目标;其次是在目标的指导下,分辨出关键工作活动和次要活动,并对这些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工作活动进行了分析,包括交通安全类活动、监控管理活动、收费管理活动及养护管理活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些活动是影响大桥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它们是组织中承担重要责任的和主要结构的单位。虽然其它的单位也必须予以分析,组织、配置在组织结构之中。但是,首先必须关心那些对于一个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至关重要的那些活动,必须确定这些关键活动,加以组织并配置在中心地位。在通过对关键活动和次要活动进行分析后,最后,作者对杭州湾大桥运营阶段的管理主体和运营方式进行了分析,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基础。结合大桥投资组成和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特点,确定了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和“建营一体、企业化”的运营方式。 通过上述结合大桥组织运营目标、关键活动等内容,作者对各种可能适合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机构的组织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以成果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和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最后提出了大桥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案,即正式运营后的大桥管理机构应采用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对大桥的运营进行管理,同时也提出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后,作者对此次研究的不足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即如何从人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结构的设计,从而使把以工作、任务、成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结合起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