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因为进行调查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结论:
1.贵州省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视普遍不够,学校领导班子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亟待加强。学校及领导重视不够,加上缺乏主管部门有效监管和督导,多数学校并没有认真组织实施,真正将“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2.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落后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成为目前贵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所面临的最主要制约因素,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室内场地稀缺、场地种类配置不全,都从根本上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3.体育师资严重不足,师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体育课程设置还不能达到“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目标: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仍是许多高校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受到较大的影响。
4.多数学校没有严格贯彻相关文件通知的要求开展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校内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有待提高,较大程度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按要求进行数据上报,没有按要求将其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及学生毕业的依据;同时还存在数据造假、篡改测试成绩的现象,使测试数据缺乏真实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育课程的导向、激励、监测和调节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影响贵州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为的调查研究,找到了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最直接的几个因素,同时分析了其开展现状及各种问题产生的因为,并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要求和贵州目前社会经济及其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主管部门的督导监管作用,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全面的督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奖惩制度,引起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视,促使学校建立一切必要的制度化的措施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同时,不定期组织开展省内、外的经验交流和推广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优化学校体育环境。主管部门应制定详尽合理的场馆设施建设标准,将其作为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和硬性指标。学校自身要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作为校园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创造积极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或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寻求社会合作,以突破建设资金的瓶颈,加速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步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质和量,保障体育工作开展。同时以完整的课程理念来整合高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丰富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多种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共同的发展。
4.建章立制,确保学生活动时间,提供场地器材和技术指导的保障;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实现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体育系科资源作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在设备、经费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记录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育课程的导向、激励、监测和调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