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缺血后适应减轻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13106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缺血后适应减轻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40只,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组)、mPTP抑制剂环孢素A组(CsA组)、缺血后适应+mPTP开放剂苍术甙组(IPO+Atr组)。各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后,分别采集各组兔部分小肠组织标本,部分肠标本提取肠线粒体,试剂盒检测mPTP开放情况;试剂盒检测小肠组织丙二醛(MDA)活性;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采用Chiu6级评分法评估肠黏膜损伤情况;采用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吸光值比值明显降低,mPTP开放明显增加[I/R组(1.37±0.16)比Sham组(3.53±0.36),P<0.05];MDA活性明显增高[I/R组(0.98±0.14)nmol/mg比Sham组(0.34±0.03)nmol/mg,P<0.05];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增高[I/R组(4.66±0.41)比Sham组(0.92±0.58),P<0.05];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I/R组(60.34±6.02)%比Sham组(4.65±1.68)%,P<0.05]。与I/R组比较,IPO组和CsA组吸光值比值明显升高,mPTP开放明显减少[IPO组(2.32±0.23)、CsA组(2.62±0.18)比I/R组(1.37±0.16),P<0.05];MDA活性明显减低[IPO组(0.55±0.04)nmol/mg、CsA组(0.62±0.06)nmol/mg比I/R组(0.98±0.14)nmol/mg,P<0.05];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减低[IPO组(3.25±0.27)、CsA组(3.52±0.55)比I/R组(4.66±0.41),P<0.05];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低[IPO组(28.33±3.20)%、CsA组(20.49±4.10)%比I/R组(60.34±6.02)%,P<0.05],与IPO组比较,IPO+Atr组吸光值比值明显降低,mPTP开放明显增加[IPO+Atr组(1.05±0.16)比IPO组(2.32±0.23),P<0.05];MDA活性明显增高[IPO+Atr组(1.08±0.18)nmol/mg比IPO组(0.55±0.04)nmol/mg,P<0.05];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增加[IPO+Atr组(4.57±0.32)比IPO组(3.25±0.27),P<0.05];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IPO+Atr组(40.35±2.18)%比IPO组(28.33±3.20)%,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减轻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mPTP开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普外科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共收集并分离、培养和鉴定出病原菌53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83.
学位
目的:检测并分析mi RNA-26a、143、195在家族性乳腺癌、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变化,以评价其对家族性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家族性乳腺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清标本,并收集健康查体女性血清标本。提取血清及组织标本中的总RNA,进行逆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NA-26a、
目的:观察中央杏仁核(CNA)和迷走神经背核(DMV)神经通路构成,探讨CNA nesfatin-1对胃牵张(GD)敏感性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以及DMV对这一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6只,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实验观察CNA-DMV nesfatin-1神经通路构成;细胞外放电鉴别CNA GD敏感神经元,并记录给予nesfatin-1及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SHU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柱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术前7天以及手术前日皮下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各5000IU,对照组不用r Hu EPO,根据围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血。记录患者术前7天、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术后1个月(分别记为-7,-1,+1,+3,+7,+30
研究背景: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尚不能对结直肠癌进行有针对性的一级预防,早诊早治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证明结直肠癌主要源自腺瘤性息肉,而非腺瘤性息肉几乎无恶变倾向,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息肉样病变主要手段,经结肠镜早发现并判断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实施恰当治疗,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研究i-Scan智能染色内镜与色素内镜检查对结直肠息肉病变性质预测
目的初步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1、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再次手术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取手术切除的皮下瘢痕组织及临近的正常组织。2、从组织标本中提取m RNA,应用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的基因Axin-2、Dkk-1、c-Myc的表达,以了解并比较瘢痕组织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一般资料、合并症、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学指标等,并建立数据库。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标准进行分级,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病例562例,男性316例,女性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Her-2的表达,与性激素受体(ER、PR)之间的关系及各临床和病理之间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4月手术治疗,术后经过病理科病理诊断,确诊为DCIS-MI,总计267例,用免疫组化法来检测患者ER、PR和Her-2,统计数据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与各临床病和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ER、PR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