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伤残接受度是个体对自己伤残状态的接受程度,并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的有关研究,本研究描述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的现况,探讨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引进和发展评估伤残接受度的量表,制定并实施有效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帮助患者适应伤残的短期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使他们建立理性的信念,采用积极的应对,减少消极的应对,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最终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目的描述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及其相关因素;评价以艾理斯的理情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的认知干预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及损伤特征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ADS)、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0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伤残接受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线调查。第二阶段,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住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损伤侧别、损伤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外科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手外科护理的同时,给予认知干预,为期1个月,包括集体心理健康教育3次,个体支持性认知干预7次,全程心理咨询热线和参观手外科康复部1次。以伤残接受度量表(ADS)、事件影响量表(IES-R)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为主要评价工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评价干预效果,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测量指标在4个月内的变化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处于中低程度,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ADS)总均分为79.00±12.29(44分~116分),一般情况和损伤特征资料中,患者的损伤侧别、性别、经济困难、疼痛和伤后时间是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与其手术自信心成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r=0.126,p<0.05);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屈服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r=0.455,p<0.001;r=0.353,p<0.001);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包容维度与回避成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r=0.148,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伤残接受度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创伤后应激反应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的伤残接受度总分及其各维度(扩大维度除外)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伤残接受度扩大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创伤后应激反应(IES-R)总分及高警觉和回避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其侵扰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面对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处于中低水平,并与手术自信心、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的关系。通过对臂从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进行短期的认知干预,能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并减少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屈服的应对方式,但对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