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据《旧唐书·北狄传》记载,蒙古族起源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室韦族的一支,在《室韦传》中又称其为“蒙瓦”。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即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鲜明特征的草原法律文化。游牧文明中孕育出的法律制度与农耕文明中孕育出的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究其根源在于二者在实践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其中婚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旧唐书·北狄传》记载,蒙古族起源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室韦族的一支,在《室韦传》中又称其为“蒙瓦”。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即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鲜明特征的草原法律文化。游牧文明中孕育出的法律制度与农耕文明中孕育出的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究其根源在于二者在实践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其中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为典型代表,即呈现出以民族习惯为中心的法律文化形式,更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强制性小而自觉性大,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延续性。本文通过对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习惯法与立法的深入研读和按照时间顺序体系化梳理,有助于对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历史形态作出判定,直观感受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历史变革轨迹,为深入理解民族法律文化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蒙古族自治地区立法提供有益的依据。本文参阅相关史料,按照时间顺序,从法律史学和婚姻家庭与继承法的视角,以古籍、历史文献为依据,前辈研究成果为参照,对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的习惯法与立法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解析。所探讨的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时间限定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结束蒙古高原数千年各个部落不断混战的动荡局面,凝聚成草原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即蒙古族至明清时期,所引用法律制度不限于中国古代疆域内的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法,而是包含现今蒙古国、俄罗斯在内的蒙古族先民的婚姻家庭与继承法。从而对古代蒙古社会的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及科学性。并试图阐释古代蒙古族的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对当时及后世立法、行为习惯产生的影响,探索其对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所做出调整与规范,萃取适合当代法律借鉴的思维方式。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内容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概括说明研究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必要性。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将权威成果进行分类阐释,针对有关本文主旨的部分作出客观评价。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参考史料,通过纵向时间脉络梳理,直观了解古代蒙古族有别于汉族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民族独特性与发展轨迹。第二部分为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习惯法,内容包括古代蒙古族关于婚姻家庭方面世代遵循的族外婚制、等级婚制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婚姻形式,如收继婚制、妻姊妹婚制。关于继承方面主要包括末子继承、养子继承和寡妇继承等古代蒙古族传统继承习惯法。第三部分对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具有代表性的法典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有蒙古国时期的《大札撒》、元朝《大元通制条格》、明朝《卫拉特法典》。之所以选择这段时期这三部法典,一方面是因为这几部法典关于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立法具有民族性和广泛适用性,并在当时及后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蒙古族并没有产生统一的成文法典,一直以“约孙”和统治者命令的形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至清朝蒙古分裂为四十九部,各自为政,并逐步成为清朝的藩属,部落分散,鲜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典出现,故选择从蒙古国时期到明朝这段时期的法典作为分析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样本,试图分析法律条文的成因及其影响,以期厘清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立法制度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为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历史演变,以时间为脉络,婚姻家庭与继承为视角,系统梳理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发展脉络与演变趋势,厘清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为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对古代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进行概括归纳,分析其民族特性,探讨其对后世蒙古族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产生的影响,及当代法律制度可以借鉴适用的草原法律传统。
其他文献
中韩两国建交前,受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且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敌对状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韩两国关系在建交29年的时间内取得全方位的快速发展,确实令人瞩目。在这29年里,中韩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发展,而军事则一直是两国外交领域的短板。军事外交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体现,国家关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间军事外交的发展水平。因此,中韩两国间的军事外交水平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问题,但中国人口老龄化更是存在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等特点。Z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综合经济水平常年位于全国县级市前列,是我国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截至2020年年底,Z市60岁老年人口占比28%,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Z市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强化监管、规范发展”的养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是应急处置、科学决策的重要的技术支撑。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的效果如何,是否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的首要问题。但是当前在我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的需要,并没有成熟的标准或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文献进行梳理、提炼、消化和吸收,结合当前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的内容,重点研究了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绩效评估问题
20世纪初,西北地区疫病种类繁多,防疫知识及设施落后,致使疫病频发,大量人口与牲畜染疫死亡。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建设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卫生防疫体系。经国民政府卫生署筹建,1934年8月西北防疫处于兰州成立,办理甘青宁人疫、兽疫防治事业。1935年3月至1938年6月,由代处长杨守绅总理西北防疫处事宜。在防治疫病上,西北防疫处设立防疫组织、调研牲畜及兽疫情形、培养应用型人才、宣传防疫知识、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基层党群关系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成效卓著。在现代政党政治中,作为核心问题,良性党群关系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助推器,亦是国家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占据人口的大多数,处理好农民群众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迫在眉睫。因此,探究农村基层党群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价值。本论文以农村基层党群关系为研究对象,遵循内涵界定——现状分析——原因探寻——对策探析的
近几年,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迅速,如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成为了重中之重。中央在各项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体制,可以看出国家始终关注着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政府、企业、农村社会组织、村民等多个治理主体,他们相互合作,发挥所长,为美丽乡村贡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还对现行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短视频的审美化营销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业态与新型营销方式。但是,目前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只局限于“审美化”和“网络短视频营销”的单一领域,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系统分析。而对网络短视频的审美化营销的分析是网络短视频产业领
预警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是一种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复杂实时控制系统,其对飞机航迹、姿态及速度的自动控制能力直接影响飞机预警精度与搜索效果。采用GO法定量分析某预警机AFCS的可靠性。首先阐述了某预警机AFC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其GO图模型;其次按照GO操作符的运算规则,采用状态概率法进行GO运算,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编程,通过对数据的运算处理,定量分析了某预警机
如今,十八世纪西方文学研究在中文语境中渐成显学,但是国内关于西班牙十八世纪的文学研究仍旧近乎空白。本文借由西班牙作家JoséCadalso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摩洛哥信札》为研究对象,意欲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波旁王朝入主、启蒙运动浪潮等历史大事件对十八世纪西班牙文学的影响、给伊比利亚半岛带来的变化,希望能为这个时代的西语文学带来新的内容。此外,文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时期的西班牙文学全面陷入低谷,文坛萧
人口流动过程中伴随着人力资本的转移,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错配,人口流入会如何改变当地的人力资本错配现象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明确。基于以上背景,以人力资本错配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人口流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极其重要。参考已有文献,本文对人口流动、人力资本错配、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构建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