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li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这意味着,除了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纳入基本社保体系。由此可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因此,对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边缘化”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视角,运用社会学定性分析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长沙市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探讨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政府责任、利益补偿等方面与农村失地农民的内在联系及相关必要性,以求全面完善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证研究表明:长沙市失地农民致贫因为多样化,贫困人口收入低且不稳,普遍呈现“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惠面窄的现状直接导致失地农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赖性加强。长沙市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覆盖面窄、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长期关注和努力。   要完善长沙市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就要逐步扩大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加快完善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监管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促进失地农民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水平顺利提高,稳步推进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顺利进行,从而使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
其他文献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其固定性、不可替代性、数量有限等特征赋予了该项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因此,城市土地显得更加稀缺和重要。纵观整个经济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具有物质基础性和稀缺性。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联十分密切,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
在新型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两部分对其产生了深远重要的影响,第一部分就是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现象,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转换身份成为非农业生产人员;第二部分就是农用土
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渗透到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教育中,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习惯.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和动手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的价
学位
绘本是儿童在小学时期不可缺少的必要读物,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丰富儿童的阅读范围,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基于儿童绘本图片精美的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正逐步重视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贴合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营造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