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为其扩大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并初步探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予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照组30例予痛经宝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疼痛强度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及其治疗后疼痛程度和中医症候疗效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查血液流变学,探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减轻痛经疼痛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两组均可减轻疼痛强度。两组间治疗后VAS差值评分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减轻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2)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中医症候。两组间治疗后中医症候差值评分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症候明显优于对照组。(3)在痛经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30例,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30例,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痛经症候疗效方面均较好,但治疗组改善痛经症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度和重度疼痛程度与疗效的关系:中度疼痛15例,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重度疼痛15例,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说明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疗效优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度和重度疼痛程度与疗效的关系:中度疼痛17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2例;重度疼痛13例,痊愈0例,有效4例,有效6例,无效3例。说明对照组中度疼痛患者的疗效优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4)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显示: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与正常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范围比较P值均<0.05,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说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体内的血液粘滞度增加,其流动性减低。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明显降低疼痛强度评分(VAS)、痛经中医证候评分,且对中度疼痛患者的疗效优于重度疼痛。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血液粘滞度增加,微循环出现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