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综合国力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较为稳定,目前已步入了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十一五”期间提出了降低GDP增长过程中单位能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坚持科学发展,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使科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创新的过程即开展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R&D)活动的过程。在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明显逐年提高,大量的科技研发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国科技创新起步较晚,基础投入不足,科技进步贡献率相对较低且存在滞后性,区域性差异也相当明显。因此,需要对我国各地区R&D投入的现状和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探究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特点的自主创新战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对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②建立测算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长期效应的面板协整模型,分析两种R&D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和区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D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中,陕西、北京、四川、吉林呈现双高特征,浙江和新疆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余省份则表现为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此高彼低的特点。③依据R&D投入与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模型所产生的残差序列,建立测算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短期波动效应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分析两种R&D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和区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D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的效应,但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要小于其长期的贡献,具有明显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