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教育普及的缘故,学校成长为目前我国数量最多的组织之一,与学校的数量同步增加的是学校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段在学校生活的经历,而且学校也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与它的庞大的数量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不相称的是我们对我国学校的了解却很少,相反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对学校的批评却很多。从现实的考虑,如果我们不了解学校的日常行为,我们就无法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学校改革的方案和措施,了解是改革的前提而不是反过来。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乡镇中学为个案了解和认识学校行为的机制。论文共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第一章学校进入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学校行为的背景、第三章学校行为诸面相、第四章学校行为的动力、第五章学校行为的机制、结语。论文在以下方面作了讨论。 基于对现在的学校日益分化和异质化的判断,论文在学校行为研究方面引进了“关系论的方法论”,主张运用“典型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学校行为,论文不仅对这种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而且尽量把这种方法贯彻到对学校行为的研究上面。 论文认为应该在国家——社会——学校三者关系的框架中认识学校行为,国家只是影响学校行为的一个因素,从国家的角度理解学校行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校行为是同一的;不能忽视的是社会同样是一个对学校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在这里,社会是指与“国家’’有一定距离的具体学校所依存的地方社区或者“关系网络”,从关系网络的角度理解学校行为,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差别,也就是说学校的差异化来自于所在地方性知识的不同,也即不同的地方社会型塑了不同的学校行为。 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下,学校并没有丧失一定的自主性,恰恰就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导致了学校行为的“半自主性”,这一点从学校获得资源以及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看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