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输卵管结扎术,又称输卵管绝育术,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通过切断并结扎、套环、钳夹、电凝及药物粘堵等手术方式破坏输卵管连续性,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而达到避孕目的。输卵管结扎者占妇女避孕使用总人数的30%,相当于全世界2亿妇女。有效的避孕可减少因多产、流产造成的身体损伤,减轻妇女的生育负担,但随着再婚、失独、家庭变故等原因,输卵管结扎患者再生育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输卵管吻合术又称输卵管复通术,指结扎术后因各种原因要求恢复生育功能而行的输卵管手术,手术将结扎部位输卵管切除,再将两断端修整后重新接通,手术常经腹或经腹腔镜操作。目前,开腹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均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外对于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性及效果的对比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另外,妊娠率是输卵管吻合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国内外文献对于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论不一,始终缺乏大样本量的对比研究。目的1.对比开腹与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吻合术的结扎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妊娠率等指标,为临床工作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2.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中吻合术后妊娠率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3月~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输卵管吻合术的356例结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85例)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271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花费之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术中吻合成功率、宫内孕发生率、宫外孕发生率、剩余输卵管长度、术后妊娠时间;并分析吻合方式及年龄、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结扎年限、结扎方式、结扎部位、多次盆腔手术史、剩余输卵管长度对妊娠率的影响。临床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χ±c)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对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各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值和95%CI。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及术后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腹腔镜组出血更少[(18.1±12.1)ml vs(33.4±22.1)ml,P=0.000]、疼痛评分更低(3.6±0.9 vs 4.5±0.9,P=0.000),住院时间更短[(5.9±0.6)d vs(7.1±0.7)d,P=0.000]。开腹组花费低于腹腔镜组(9524±881 vs 12903±1162,P=0.000)。开腹组2例腹壁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腹腔镜组切口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均无切口疝、肠梗阻、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2.两组术中吻合成功率、剩余输卵管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开腹组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率61.2%,腹腔镜组76.4%,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开腹组术后平均(8.3±5.3)月妊娠,腹腔镜组术后平均(7.6±4.9)月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开腹组80.8%的妊娠发生在吻合术后1年内,腹腔镜组81.6%的妊娠发生在术后1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开腹组宫外孕发生率3.5%,腹腔镜组宫外孕发生率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3.吻合方式(OR=1.847,95%CI 1.028~3.320,P=0.040)、年龄(OR=3.673,95%CI 1.690~7.984,P=0.001)、剩余输卵管长度(OR=4.716,95%CI 2.552~8.714,P=0.000)、有无多次盆腔手术史(OR=3.092,95%CI 1.650~5.796,P=0.000),是输卵管结扎患者吻合术后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峡部结扎者吻合术后妊娠率高于近间质部结扎者(76.9%vs 55.6%,P=0.007)。腹腔镜下吻合、年龄≤40岁、双侧剩余输卵管长度≥5cm、无多次盆腔手术史是吻合术后成功妊娠的有利因素,而BMI、不孕年限、结扎方式、结扎部位与妊娠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具有微创、术后妊娠率高、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是输卵管结扎患者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2.腹腔镜下吻合、年龄≤40岁、双侧剩余输卵管长度≥5cm、无多次盆腔手术史是吻合术后成功妊娠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