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即对工具理性的批判。20世纪40年代初,它首次在《理性的终结》(1941)一文中得以呈现,之后在《启蒙辩证法》(1947)和《理性之蚀》(1947)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理性批判主要是去揭露理性、自我持存与统治之间的关系,即揭露理性如何由规范人们行为和关系的普遍性力量转变成为一种服务于主体自我持存的工具,并考察理性的这种转变对西方工业文明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后果。理性批判把卢卡奇的物化意识分析和韦伯的合理性诊断同时纳入到人类学的视角之中,力图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来对工业文明以来的社会异化现象进行历史性反思和彻底清算。围绕以上主题,本文从《启蒙辩证法》和《理性之蚀》中挖掘出四条线索:客观理性与主观理性、理性启蒙与启蒙理性、理性自我与感性自然、总体理性与个体衰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揭露工具理性对人类文明的侵蚀与破坏,对人的内在自然的压抑和控制、对个体的摧残和毁灭,并对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规范基础进行反思和总结。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导论可以视为第一部分。它试图阐明三个问题,即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缘起和研究意义,霍克海默思想在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第一章“理性批判的前提和任务”是一个预备性的介绍,重点对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进行界定,揭示了理性批判的可能性、任务和批判原则。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二章“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主要揭示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规范视域,总体上看,霍克海默是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批判主观理性或工具理性,但他又不完全赞成客观理性所表征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第一部分考察客观理性的含义和特征;第二部分揭示客观理性如何转变为主观理性,或者说理性的主观化(形式化或工具化)过程是如何演变的;第三部分揭示理性的主观化给现代人类文明造成了哪些影响。第三章“理性启蒙与启蒙理性”试图揭示启蒙以理性进步的旗号压抑了人的内在自然,也造成了外在自然的空洞化(异化),最终导致了个体的自我毁灭。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去阐发启蒙的本意和神话的启蒙意蕴,并指认神话与启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另一方面是去揭示启蒙理念由于坚持抽象的同一性原则,用概念和符号系统压抑具体事物,以抽象的同一性原则掩盖事物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启蒙的这种抽象同一性逻辑延伸到现代工业社会生活之中,造成主体性的丧失和个体的毁灭,这意味着启蒙在逃避神话的过程之中又在用新的方式制造神话;启蒙再次倒退为神话。第四章“理性自我与感性自然”揭露人类为了自我持存而使得理性工具化,给人的内在自然和人类的生存方式所带来了哪些危害。第一部分对理性自我及其双重形象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分析理性自我的生存境况;第三部分揭示理性自我对内在自然的压抑导致了自然的反叛,这种反叛正是工具理性思维的产物。第五章“总体理性与个体衰落”揭示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总体性”,这是理性工具化的社会延伸或者工具理性行为的制度化。现代工业社会总体性,一方面导致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丧失,另一方面导致个体的衰落、瓦解。本章围绕以上主题分别从总体理性和个体衰落两个层面对此进行了揭示,并指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瓦解和个体性的衰落是工人阶级革命意识丧失的内在原因。结语对前面五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反思,评价了霍克海默理性批判的功能和得失。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是一种立足于历史辩证法基础上的内在批判;它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非同一性原则,其目标是实现理性与自然之间的和解。虽然,在现实的巨大困境面前,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带有幻想的和悲观主义的色彩,但我们从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强烈批判可以看出,他对于理性或者说人性怀有强烈的信念,他认为理性的反思性能力能够超越理性与自然对立,实现二者的和解。从这个角度看,霍克海默对于人类的未来并不悲观。总体而言,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病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全面批判,这对于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