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骨引导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大鼠颅骨修复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骨骼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复合材料,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容易造成骨组织损伤。当形成的骨缺损超出骨组织自愈能力范围时,需要依靠骨移植来修复。人工合成的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修复材料,能避免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存在的供体部位稀缺、免疫排斥和病原体转移等问题,成为骨组织再生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较大的骨缺损难以自愈的原因之一在于骨缺损处新生结缔组织快速长入,占据缺损空间,进而阻碍新骨形成。骨引导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提出在骨缺损处上方植入屏障材料,阻挡结缔组织细胞长入以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酸和醇的酯化交联反应,得到一种可降解的弹性高分子材料,赋予其多孔结构,并用聚多巴胺(PDA)对其进一步表面改性,希望能作为良好的骨引导膜材料应用于骨组织修复。本研究以丁二酸、丙三醇和乙二醇为基本原料,高温下交联得到高分子产物(Poly(Glycerine-Ethylene glycol-Succinic acid),PGES)。测试发现,改变反应过程的有关参数,例如时间、温度等,可以达到调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的目的。理想的骨引导膜材料需具备一定的孔隙,允许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以利于骨缺损部位新骨生成。本研究采用微粒浸出法,以氯化钠作为制孔剂,赋予材料多孔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孔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筛选了三种不同粒径的制孔剂,并对材料进行SEM表面形貌表征,及拉伸性能和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多孔膜具有良好的孔连通度,随着孔径的增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均会减小。为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用多巴胺Tris-HCl缓冲溶液浸泡处理上述多孔材料得到表面PDA涂层,并对修饰过的材料展开分析测试,研究了表面改性对其亲水性、生物矿化、生物相容性等性质的影响。实验发现PDA涂层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和体外矿化能力,有利于细胞粘附。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植入材料进行动物实验,12周以后观察修复状况,Micro-CT扫描及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该PDA改性后的多孔膜作为骨引导膜能有效地促进骨缺损修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作为骨引导膜应用于骨组织再生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其他文献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
巨型工程轮胎的硫化返原是指轮胎胶料在长时间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出现物理性能显著下降的特性,一般情况下轮胎处于过硫状态下才会出现硫化返原。轮胎的硫化是在给定的硫化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橡胶中的链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使轮胎获得有效物理机械性能的重要过程。而胶料在硫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曲线决定了欠硫相比过硫对轮胎使用质量影响的风险更大,所以在工厂实际生产过程中认为以“宁过勿欠”的理念更适合确定轮胎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整体形势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企业为了证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对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公众对审计服务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频繁的审计失败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常规治疗方法有营养疗法、药物疗法、免疫制剂疗法、外科手术等[1,2]。到目前为止,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