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视觉等级量表评定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不同脑叶萎缩程度,探讨脑萎缩对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SIVD患者116例,按照SIVD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无认知功能损害组(SIVD-NCI)、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SIVD-MCI)和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痴呆组(SIVD-Va D);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中文版(CAMCOG-C)等进行评估;使用3.0T头颅MRI扫描,依据视觉等级评分量表分别对额叶、颞叶、顶叶萎缩程度评分(0~3分),同时分别评定额区、顶枕区、颞区、基底节区白质疏松程度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比较各组间不同脑叶萎缩程度、白质疏松程度、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并将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与萎缩、白质疏松、腔梗及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三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血管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MMSE、CAMCOG-C及其各子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IVD-MCI组和SIVD-Va D组萎缩总分、额叶萎缩评分、白质疏松总分及四个不同区域白质疏松评分、腔梗总数及四个不同区域腔梗计数均显著高于SIVD-N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38,P=0.013;H=45.845,P=0.000;H=36.818,P=0.000;H=19.384,P=0.000;H=34.296,P=0.000;H=28.979,P=0.000;H=21.061,P=0.000;H=37.46,P=0.000;H=16.808,P=000;F=13.039,P=0.000;F=6.101,P=0.003;H=32.752,P=0.000),SIVD-NCI组和SIVD-MCI组颞叶萎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顶叶萎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SIVD患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萎缩总分、白质疏松程度总分及腔梗总数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额叶萎缩评分、顶枕区白质疏松评分及基底节区腔梗数目与MMSE、CAMCOG-C及其部分子项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颞区腔梗数目与MMSE、CAMCOG-C及其各子项评分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4)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血管危险因素等因素后,受教育年限(回归系数=﹣0.240,OR值=0.787)、白质疏松程度(回归系数=0.183,OR值=1.201)和腔梗总数(回归系数=0.200,OR值=1.221)与认知功能相关,校正萎缩后,白质疏松程度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萎缩、腔梗及受教育年限仍与认知功能相关,其中额叶萎缩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回归系数=2.778,OR值=16.082),颞叶和顶叶萎缩与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结论SIVD患者额叶萎缩明显,颞叶萎缩多见于认知功能损害达痴呆程度的患者,顶叶萎缩不明显;额叶萎缩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可能为SI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新的独立的预测指标,且脑萎缩、腔梗数目、白质疏松程度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可能依次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