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及计量地理模型方法,定量分析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并以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可达性为依据,探讨森林公园的区划问题,并针对于上述分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的发展和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文章主要有如下研究成果:(1)从空间分布模式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全部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表现为聚集分布,国家级森林公园呈随机分布的态势;从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来看,全部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在各子城市群中的空间分布大都是不均衡的,呈集中分布态势;从空间分布的核密度来看,全部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在空间上的分布为“东密西疏”,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高密度区域只有—个,整体上较为分散。(2)森林公园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8.84分钟,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最差可达性为166.00分钟,可达性内部差异较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56.75分钟,最差可达性为202.11分钟。区域内县级城镇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5.83分钟,最差可达性为145.57分钟。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平均可达性时间分别为66.96分钟,最差可达性为242.18分钟。(3)基于可达性计算森林公园的服务范围,根据森林公园区域合作的近邻性和便捷性,通过改变森林公园之间的时间距离对服务范围进行合并,划分出162个森林公园小区。将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高等级森林公园来分析其腹地范围的划分,划分出55个森林公园亚区。根据地级市和县级城镇服务范围的合并过程,划分出17个森林公园大区。最终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区划的初步结论,即17个森林公园大区,55个森林公园亚区,162个森林公园小区。(4)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提出建议:优化森林公园旅游布局,统筹设计旅游线路;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交通便利;依托森林公园区划,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保护森林旅游资源,提高景区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