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普遍从经济增长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一国原有的增长模式无法满足该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的需要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协调发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最终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离不开一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具体的两大方向是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对投资消费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的协调发展。而一国的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公认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训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失效一方面会阻碍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会加剧整个经济的风险,甚至爆发危机,使该国经济雪上加霜。当前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产业结构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表明,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中国金融系统传统的银行主导型间接融资方式其本身的信贷行业偏好已经使之不能适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产业升级的需要,甚至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到了负面作用,因此需要提高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直接融资方式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在调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这一老大难问题面前,中国金融系统则不应当盲目的将金融资源在投资消费两部门间进行再分配,因为这一举措在长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在短期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而是应当在保持金融资源分配稳定的前提下,着重支持两部门中的高投资收益行业,进而从总体上提高两部门的增长率,使整个经济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基于上述判断,在进一步的金融政策实践中,一方面应当通过构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避免盲目从生产方调配消费投资两部门金融资源的基础上,可尝试从需求端入手通过消费信贷相关政策逐步增加消费,改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