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我国耕地及草原土壤普遍缺磷,土壤中约有95%以上的磷素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化学磷肥虽然是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施入的磷肥常因与土壤中的Ca2+(石灰性土壤)、Fe3+和Al3+相结合而丧失其有效性。在一般情况下,磷肥的利用率仅为5~25%。因此,难溶性的无机磷向可溶性磷的转化和有机磷的生物矿化对植物的磷素营养是十分重要的。磷细菌与土壤中磷的转化、贮存与供应直接相关,在改善土壤供磷性能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郊、兰州市安宁区、定西九华沟三个地区的小麦和苜蓿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际溶磷菌进行了分离及溶磷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1.分离得到的368个具有溶磷能力的分离物中有104个溶磷效果较好,发现有89%在PKO培养基上有解磷效果,与蒙金娜无机培养基相比其溶磷圈较清晰;68%的分离物对有机态磷(卵磷脂)、无机态磷(磷酸钙)都有溶解效果;17%的分离物只对无机态磷(磷酸钙)有溶解效果,另外15%的分离物只对有机态磷(卵磷脂)有溶解效果。 2.苜蓿和小麦根际不同部位具有解磷能力的分离物的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分布为:RS>NRS>RP>HP。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数在根际土壤中,少数分离自根内。 3.绝大多数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即12h可观察到生长(PKO、蒙金娜有机、无机培养基,尤其在有机培养基上)。其中只有21%的菌株生长速度较慢(72小时侯后可观察到生长),其余生长速度中等(24h后可观察到生长)。 4.每一分离物对无机磷、有机磷产生溶解作用的时间不同。94%左右的分离物对无机磷的溶解作用先于有机磷。78%左右的分离物在1~2d内就表现出对无机磷的溶解作用,18%左右的分离物在3~4d内表现出对无机磷的溶解作用,只有4%左右的分离物在5d后才表现出对无机磷的溶解作用。38%的分离物在1~2d内表现出对有机磷的溶解作用,46%的分离物在3~4d内出现溶磷现象,16%的分离物则在接种后第5d才表现出溶磷作用。 5,有效磷增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分离物溶解有机磷(卵磷脂)和无机磷(磷酸钙)的过程中其有效磷增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叫,即并不完全与培养液中质子的数量有关。 6.各分离物分解磷矿粉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30种分离物分解无机磷(磷酸钙)的有效磷增量在1.06一6.75 mg八00ml范围之间,大于6.00mg/1 00ml的分离物有6个,其中分离自首稽根际的有3个。大于4.00m留100ml的分离物有13个,其中有6个分离自首蓓根际。分解有机磷(卵磷脂)的有效磷增量范围为0.063一4.40mg/100m,人于lmg/l 00ml的分离物有5个,其中有两个分离自首楷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