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使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本文研究如何设计有质量的问题串,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问题串当中,有助于师生双方面的发展。既可以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的作用,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对当下的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了使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本文研究如何设计有质量的问题串,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问题串当中,有助于师生双方面的发展。既可以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的作用,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对当下的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并结合实践,对岳阳市某两所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实地听课与访谈;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问题串教学的理论不熟悉,部分教师使用问题串教学但频次不多,大部分教师认可将核心素养融入问题串的教学效果,但找不到合适的问题串等困难。通过实践案例,提出把核心素养融入到问题串中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策略,即在情景导入中利用现实情景、数学情景、科学情景设计问题串;在知识生成中例如概念知识生成以及习题知识生成中设计问题串;在例题教学中,设计易错习题以及变式问题串;在课堂小结中设计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三个层面的问题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中数学教材,提供两个教学案例,即《对数函数的概念》以及习题课《集合的运算》,在这两个案例中,充分体现四个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本文从问卷调查、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指明方向;(2)问题串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变化,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读图能力既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核心能力,也是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基础条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与质量。
近年来,公立医院作为新医改推动下的医疗卫生主体部分,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在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及众多民营医院的建成更对公立医院造成了非常大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公立医院重视公益性质的同时又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公立医院往后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不得不将绩效管理工作放到重心位置上。本文尝试探讨当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出现的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思路,希望
<正>现代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热度词汇。纵观全球,目前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世界现代化的时间谱系中,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是一个自主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试图通过嫁接或借鉴发达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发展路径,以期在短时间内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的“指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以单元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简要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
渐进式问题串的设计既要关注问题由易到难的过渡、由单一到综合的推进,还要对其数学内涵进行挖掘,由表及里地逼近数学本质。
教学过程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巩固教育难度,及时反馈学业状况。这一年,国家实施了"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上学负担,坚决防止学生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负面效果。但是,学习仍然是当今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作业,使作业效率最大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低温储存粮食用水蓄冷式装置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蓄冷过程中的斜温层变化特征与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定量评估了不同参数(高径比、布水器出口数量)下蓄冷装置的蓄冷效能,为粮食低温储存设施建设的改进提供了可行的优化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现代化不是西方的专利,每个国家都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具有超越传统现代化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体现了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面临风险与挑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代人甚至几
违法建筑虽是公法概念,主要由公法所规制,但违法建筑上的私法权益在违法建筑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的如今已然不容忽视,违法建筑的私法保护既是对违法建筑上私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的维护,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价值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中的语义研究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认为私法对违法建筑的保护是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违法建筑的社会危害和社会价值进行权衡后的结果。统一使用“违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