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中二次放电模式及脱除N2/NO体系中NO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由于放电电流大,能量传输效率高,能够产生更多种类的活性粒子,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脉冲电压驱动的介质阻挡放电充分利用了介质表面的积累电荷,一个电压脉冲可以激发两次放电。第一次放电是由外加电压激发的,发生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或电压持续阶段;第二次放电是由介质板表面积累电荷产生的反向电场所引起的,发生在下降沿且具有相反的极性。尽管目前人们对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电参数对两次放电强弱的影响上,对其放电模式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一维流体模型,对氮气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中二次放电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与第一次放电不同,第二次放电模式受放电参数的影响较大。在我们的模拟参数范围,二次放电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即亚辉光放电和辉光放电。二次放电模式取决于其放电前空间电荷的分布,当二次放电开始前,放电间隙的电子密度接近均匀分布时,则二次放电工作在辉光放电模式。然而,在一定参数下,当第一次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第二次放电开始前来不及完全消失,并且在原来的瞬间阴极附近形成电子密度峰时,将导致第二次放电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第二次放电处在亚辉光模式。第一次放电越强,对第二次放电的影响越大,第二次放电的亚辉光状态越明显。当脉冲宽度较小、放电间隙较长、电压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时间较短、介电常数较大时,第二次放电更易处在亚辉光模式。控制氮氧化物NOx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去除氮氧化物具有脱除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脱销技术。尽管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DBD脱除N2/NO体系中NO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正弦介质阻挡放电的,对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数值模拟研究。在本论文中,建立了描述N2/NO体系中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的一维流体力学模型,对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的机理及各种参数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NO的去除主要通过还原反应N+NO→N2+O来实现,N自由基是脱除NO的主要活性粒子,放电中产生的N自由基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NO的脱除率。电压脉冲幅度越大、上升和下降时间越短、介质层越薄、或放电间隙越小,产生的N自由基浓度越高,越有利于NO的脱除;在其它参数不变时,存在一个最佳脉冲宽度,在此脉冲宽度下NO的脱除率最高。
其他文献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各行业各部门对于数据共享的诉求越来越迫切,但每个行业或部门对数据的要求千差万别,导致在数据共享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
目的:通过对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Bcl-2蛋白、C-myc蛋白和Ki-67表达的检测,及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其在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与子宫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
本实验设计了营养相近、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四种膨化饲料(饲料1,1.5∶1;饲料2,3∶1;饲料3,5∶1;饲料4,7∶1),研究了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饲料利用能力和营养
为期3天的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业已结束,对跨大西洋战略同盟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在欧洲,美国本应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但副总统彭斯的演讲在现场数次遇冷、掌声寥寥,慷
报纸
背景与目的: 直肠癌保肛手术者比非保肛手术者有着较好的术后生活质量,逐步成为共识,直肠癌保肛手术呈逐年增多趋势。但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有报道吻合口癌复发率高达5%-1
本次翻译实践材料源于《中毒之城——弗林特水危机与美国城市的悲剧》(The Poisoned City:Flint’s Water Crisis and the American Urban Tragedy)的第五章“炼金术”(Alchemy)。该书全面细致地记录了美国弗林特市水危机事件的始末。节选部分的内容主要关于此次污染事件的污染物铅,探究了弗林特水污染中事件中铅的来源,揭露了铅暴露对当地居民造
对于国内外中小型轧制企业,购置新型设备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是不小的阻碍,为了突破同一设备生产产品种类的局限性,实现更多样化产品的生产,研究新的轧辊孔型
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过程中,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极具增长,用水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建筑
本文以近10年来涉及AECT’94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应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AECT’94定义对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文章最后还对内容分析法的工具提出了改进建议。
Cu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纳米材料在催化剂、抗菌剂、透明电极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清洁、高效的水热法和液相还原法成功地制备出了粒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