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倦怠在我国医务人员中越发普遍。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其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给前来就医的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把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作为研究重点,以修订版李永鑫教授的CMBI量表作为职业倦怠测量工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家公立医院938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协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将人口社会学特征、基本职业情况和其他情况作为自变量纳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识别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分和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并结合访谈探究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处于中度职业倦怠水平(2.53±0.443),其中,情感衰竭维度(3.05±0.753)不存在倦怠,人格解体(1.63±0.429)和成就感降低维度(2.49±0.571)存在倦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受医务人员的幸福度、健康状况、对本专业的兴趣、对科研的兴趣、能否赶上医学知识发展的速度、自愿去学习(或工作)和是否有行政管理职务的影响显著。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年龄、职业类别、健康状况和能否赶上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对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情感衰竭维度同时受医务人员幸福度、周工作时长和对科研兴趣的影响显著;人格解体维度还受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自愿去学习(或工作)和学历的影响显著;成就感降低维度还受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对科研的兴趣和自愿去学习(或工作)的影响显著。此外,二元Logistic回归还发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情感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护士更为严重;医生和护士人格解体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医生更为严重;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他医务人员更为严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宏观层面,政府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要重塑医师职业精神、宣传医务人员工作的社会价值,从而改善医务人员人格解体问题和提升医务人员成就感。微观层面,医院要调整激励策略、培养医务人员的专业兴趣、改善医务人员的“保健”因素、注重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科研水平和幸福度,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