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南-桂中地区地处上扬子地台南缘,受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影响,在二叠纪-中三叠世期间,在其独特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中,发育的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理论、沉积学理论、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盆地演化-沉积演化-层序演化为主线,通过研究钻井及野外露头剖面,采取宏观观测与室内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该区的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盆地演化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发育海岸体系、碳酸盐台地体系、台盆体系和混积陆棚体系等4类沉积体系,详细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特征,建立了海岸沉积模式、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及陆棚沉积模式。在重新厘定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不同相区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的基础上,对野外露头、钻井剖面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地层分析,将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划分为2个超层序,19个三级层序,其中在二叠纪中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下、中三叠世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详细讨论了各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特征,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沉积体系研究、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超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7张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系统揭示了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不同时期的相带展布规律。总体上,SS1至SS2早期高位,黔南地区以开阔-局限台地为主,向南至桂中地区则呈现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SS2晚期高位以发育碎屑岩沉积。综合盆地演化动力背景、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分析了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三个盆地演化阶段(被动陆缘裂谷盆地阶段,弧后裂谷盆地阶段,前陆盆地阶段)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被动陆缘裂谷盆地阶段:早二叠世晚期,由于受到北西、北东两组方向的同沉积断裂控制,形成了典型的破裂型克拉通边缘,同时由于海平面下降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暴露剥蚀,仅在地堑区充填SS1超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中二叠世早期,由于海平面的上升,黔南地区以开阔-局限台地为主,向南至桂中地区则呈现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形成了SS1超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中二叠世晚期,海域进一步扩大,成为晚古生代的最大海泛期,由于台地的镶边作用,台盆相间格局明显,形成了SS1超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弧后裂谷盆地阶段:晚二叠世早期,由于东吴运动的影响,地壳剧烈上升,海平面下降,研究区大部地区隆升暴露,仅在西南部的深水台盆区发育SS2超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晚二叠世中晚期,随着海平面上升,隆升暴露区再次被海水侵没,重新呈现台-盆相间格局;早三叠世,沉积格局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海平面持续上升,至奥伦尼克期达到最大,形成了SS2超层序的早期高位体系域。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世,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海平面下降,研究区沉积了一套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形成了SS2超层序的高位体系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