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盐碱地面积达9913万hm2,土壤盐碱化对我国农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无论对于防治土壤盐渍化,还是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土壤水盐分布及动态变化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土壤中的水盐动态,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本论文利用化学措施改良盐渍化土壤,在施加土壤改良剂情况下,分析研究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剖面水盐分布及其时间动态、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进而揭示农田土壤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和特征,为该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从盐分的时间动态上看,各处理010cm土层的Na+、Cl-、水溶性盐含量及土壤含水率的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变化小;盐分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拔节期之前波动性较强,拔节期之后变化趋势保持稳定,规律明显;各处理剖面不同层次的SAR动态变化规律与盐分相似。(2)分析剖面各土层的盐分状况发现,浅层土壤(020cm)Na+、Cl-、水溶性盐含量和土壤含水率低,深层土壤(4060cm)较高,符合盐分剖面分布的一般规律;不同处理相比,BC、BO处理剖面Cl-、水溶性盐含量在发芽出苗期-拔节期中间土层盐分积聚明显,而Na+含量在发芽出苗期也属于中间型,其他时期盐分含量为底聚型;CK处理剖面Na+、Cl-、水溶性盐含量均表现为底层盐分积聚效应,不同的是,Na+含量在发芽出苗期和成熟收获期盐分表聚较明显,Cl-含量在三叶期和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效应,水溶性盐含量在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现象;PAM处理下,Na+、Cl-和水溶性盐含量在发芽出苗期-三叶期逐渐呈“S”型,拔节期开始呈底聚型,乳熟期表层盐分积聚较明显,而Na+、水溶性盐含量在抽雄授粉期表聚现象也较明显,Cl-含量则在三叶期和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效应;各处理剖面不同层次的SAR动态变化规律与盐分相似。(3)由土壤全盐量与水分关系分析,CK、BC和BO处理下,010cm和5060cm土层水分和盐分二者整体呈负相关,PAM处理01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与此一致,5060cm土层则与此相反;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呈正相关关系,但BC处理略有不同,其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可分为2阶段,拔节期前,二者呈正相关,拔节期后,则呈负相关,PAM处理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与此相似。(4)从各离子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各个处理下,Cl-含量、Na+含量、水溶性盐含量和EC四者显著相关,此外,Mg2+含量和Cl-含量、水溶性盐含量、EC三者显著相关,SO42-含量和Ca2+含量及Mg2+含量二者显著相关,Ca2+含量和Mg2+含量二者不相关,K+含量和HCO3-含量、Na+含量二者显著相关,HCO3-含量和Na+含量二者不相关,与其他指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5)综合考察改良剂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在生长前期对玉米株高作用效果较差,中后期作用效果较好,尤其以BC处理对株高作用效果最佳;改良剂对玉米前期叶面积影响较大。后期,除了PAM处理,其他处理对玉米叶面积没有影响;BC和PAM处理对玉米茎粗影响较大,BO处理对玉米茎粗没有影响;改良剂对单株玉米鲜重和干重影响不大,而对百粒重、穗粒数和经济产量有较大影响,各处理差异显著。其中,以PAM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