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构建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局部给药系统,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Box-Becken设计优化处方,以期提高辣椒碱的透皮量,能够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同时减少辣椒碱局部应用的皮肤刺激性。方法:1.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处方因素;2.利用Box-Becken设计分析不同处方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模拟得到优化处方,对合成的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并考察体外释放情况;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辣椒碱游离药物和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对皮肤细胞的毒性;4.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辣椒碱制剂的透皮效果和不同皮层内辣椒碱的滞留量;考察纳米脂质载体促进药物透皮的深度和主要途径;5.采用热板法考察辣椒碱制剂对ICR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角叉菜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考察辣椒碱制剂的抗炎作用,并探究其抗炎机制;6.考察不同浓度辣椒碱制剂的皮肤刺激性;7.通过筛选适宜冻干保护剂,制备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冻干粉剂。结果:利用Box-Becken设计优化处方,考察固液脂质比例、脂质投入量和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对包封率和粒径的综合影响,得到最优处方为:脂质总质量为0.86g,其中固体脂质占58%;表面活性剂用量为3.6%。制备得到的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溶液呈乳白色且带有乳光,粒径均一,约为119nm,形态圆整,包封率为91.6%且在体外释放48h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MTT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证明纳米脂质载体能够降低辣椒碱对皮肤细胞的毒性,增加使用的安全性。体外24 h经皮渗透实验后,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凝胶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9.7μg.cm-2和25.6μg. cm-2,较辣椒碱市售软膏组和辣椒碱溶液组的17.9 μg. cm-2和2.2 μg. cm-2显著提高;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凝胶的透皮速率较辣椒碱溶液组分别提高14.4倍和12.2倍,表明纳米脂质载体能够显著提高辣椒碱的透皮效率。通过检测辣椒碱的皮内滞留量证明纳米脂质载体能够显著增加辣椒碱在表皮和真皮中的滞留。利用细胞膜绿色荧光探针(3,3’-dioctadecyloxacarbocyanine perchlorate, Dio)代替辣椒碱进行药物透皮深度和主要透皮途径的考察,结果发现Dio溶液组大约渗透至150μm皮肤深度,而Dio纳米脂质载体凝胶组和Dio纳米脂质载体组可渗透至皮肤内约210μm和260μm,结合皮肤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纳米脂质载体主要是通过毛囊附属器途径促进药物透皮,增加药物的透皮深度。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具有镇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并可以通过抑制PGE2信号通路产生抗炎作用。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纳米脂质载体能够减轻辣椒碱的刺激性。利用筛选得到的冻干保护剂:2%蔗糖+2%葡萄糖制备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冻干粉剂,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复溶性且复溶后纳米粒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经Box-Becken设计优化处方后制备得到的辣椒碱纳米脂质载体溶液及其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效果,能够在体内产生镇痛和抗炎作用的同时减少辣椒碱的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