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迅速开展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广泛弘扬。然而,毋庸讳言,进行广泛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占领宣教阵地不等于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追根溯源,这一差异性的凸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认同缺失。基于此,本文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缘由、学理依据、实践基础、现实课题、实现条件与机制运行的多维分析,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进行了尝试性探究。其一,分析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认同的缘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合法性基础源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认同,而人民群众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看其是否符合人的内在需求及其价值许诺能否及时有效兑现,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宣教层面,而是必须向日常生活现实转化。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根植于日常生活,但毕竟不是自发形成的社会心理或大众意识,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建构的必然,这使其不可避免地与日常生活存在一定间距,这一间距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于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日常生活转化。其二,系统梳理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向日常生活转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无论是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还是中、西方不同境遇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都强调和凸显了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和作用,为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学理支撑;在实践上,通过对不同国家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比较分析,说明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高低与其在日常生活的渗透和转化密切相关,由此,为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借鉴。其三,分析探究了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面临的现实课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变迁。在此过程中,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消费符号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带来重大影响,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认同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其四,在理论研究、经验借鉴、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现条件和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诉求尚未真实展现之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发挥人的主体性力量创设各种条件以促使认同实现的过程。其中,提升人的文化自觉,缩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生活的间距,创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社会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认同的必要条件。而如何将这些条件有机整合起来使之协调运转,则离不开机制的有效运行。利益激励机制、态势激发机制、传媒引导机制、常识转化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认同机制的协同运作、有机配合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重要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