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最近20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比较成熟,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形成相应的体系,信用风险分析也在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技术方法。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管理技术较简单,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衡量其违约风险的重要方法。2002年发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就要求银行首先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由此可见,信用评级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同时,在企业赊销的信用管理过程中,准确的级别评定可以大幅降低事后管理的成本,信用评级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我国上市公司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它的信用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要做好我国信用风险的管理,首先要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入手,着手于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因此本文将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信用风险评估及其管理的发展历史,将信用风险每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作了简单介绍。并针对国内外有关对信用评级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锁定本文的实证技术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为此,首先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统计抽样选取307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不同角度选取相应的财务比率,构成信用评级的财务指标体系;接着,对选取的样本和财务比率采用因子分析技术,在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提取不可测的公共因子,将众多财务比率浓缩并赋予公共因子适当的权重,并按照权重计算出样本公司的综合评价值;进而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确定等级级数的前提下,将具有相似信用风险水平的受评上市公司划分为同类,确定出评级标准,从而构造出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信用评级技术;最后,选取样本对所得评级模型进行检验,检验表明本模型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识别信用风险和预测信用风险的能力。文章最后简单阐述如何将评级模型运用到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企业的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力求使银行和企业都能灵活有效地运用信用评级模型,以形成该模型较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