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比研究电针正常人的足少阳胆经光明(GB37)、阳陵泉(GB34)穴所引起的脑血液动力学响应,探讨分析视觉刺激、电针与脑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正常被试者24名(男女各12名,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年龄24.7岁),所有实验者按统计方法中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光明穴组和阳陵泉组),分别进行无刺激任务状态下(静息)、视觉刺激、视觉刺激加电针双侧光明穴(阳陵泉穴)刺激状态下扫描,并进行fMRI的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扫描实验。采用SPM软件进行功能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显示。统计分析中,采用SPM基本模式(basic model)中的单样本t检验进行组分析。结果:利用数据重组方法(Reblocked方法)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后,在光明穴组中的视觉刺激状态可见左脑干、左小脑枕叶及左脑、边缘叶、海马旁回、右脑颞中回、颞下回激活;电针状态时:光明穴组见顶叶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顶叶中央后回、顶叶楔前叶、额中回激活;阳陵泉穴组见左脑额上回、右脑额叶激活;在视觉刺激状态下电针:光明穴组见额上回,额下回、顶叶楔前叶及枕叶舌回激活;阳陵泉穴组见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上回、顶叶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右脑额叶激活。结论:电针的参与导致脑功能激活区的改变,且该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电针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对视觉系统传导通路整合密切相关;电针阳陵泉穴与正常人运动系统存在关联性;电针正常人足少阳胆经穴位光明、阳陵泉穴均能引起部分扣带回后部皮层和其邻近的楔前叶激活,该部分与认知控制功能的障碍具有关联性,是否与足少阳胆经穴位治疗五官神志病有一定的关系,需待进一步相关实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