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的变迁,在现代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因此,合成更有效、低副作用的靶向药物传输纳米载体,是目前国内外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包括有机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和无机纳米药物载体。有机高分子纳米载体虽然已应用于临床医学,但其功能单一,对癌细胞的靶向性不高,且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无机纳米药物载体不仅尺寸、形貌可控性好,比表面积大,而且独特的光、电、磁性质赋予其具有潜在的成像显影、靶向给药和协同药物治疗等功能,使其更适于在细胞内进行药物输送。而且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显示体内成像、靶向给药和协同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氧化铁纳米载体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合成的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粒径偏大,或者制备过程复杂条件要求较高;(2)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功能单一,难以与生物分子或者药物有效连接,从而实现靶向药物的目的;(3)氧化铁纳米颗粒装载药物后难以定时、定量缓慢释放,可控性较差等缺点。而对氧化铁纳米颗粒修饰衍生或表面功能化,是实现生物分子结合、固定负载乃至生物传感的必要前提与关键。综合上述背景,主要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表面氨基化和羟基化的双功能Fe3O4纳米颗粒,一方面可以与一些药物和蛋白质通过共价键或静电力作用结合,实现药物的靶向运输;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Fe304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性,这对进一步提升其在生物医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了改进的溶剂热法,即利用氨水极易气化转化为气相的NH3到达反应物液相界面,从而达到控制气/液界面处的pH值,制备出表面氨基化和羟基化的双功能化磁性Fe3O4的单分散纳米颗粒;功能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为8nm左右,具有较强的磁性,同时进一步探究不同量的氨水和表面活性剂对Fe3O4纳米颗粒形成状态的影响, Fe3O4纳米颗粒呈球形,表面氨基与羟基通过化学键与Fe原子键合。2.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具有尺寸可调、分散性好和强磁性的纳米y-Fe2O3颗粒,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包覆一层无定型态的二氧化硅。表面的二氧化硅进一步功能化,通过沉淀法修饰上CaF2:Eu3+荧光层。多功能的γ-Fe2O3@SiO2@CaF2:Eu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球形形貌以及窄的粒径分布,通过与硅烷偶联剂的反应在其表面引入氨基基团,通过IR分析确定了复合纳米颗粒的表面有氨基的存在。此外,y-Fe2O3@SiO2@CaF2:Eu3+纳米复合材料展示出Eu3+(5D0-7F0-4)的特征发射峰,磁性测试也表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几乎为超顺磁性。药物的装载与实验也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使用布洛芬作为药物模板对制备的纳米复合颗粒进行药物装载与释放的实验,装载率为27%,释放率为85%。结果表明,多功能纳米复合颗粒在布洛芬药物运输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3.通过简单的沉淀法合成了多功能的y-Fe2O3@Ca3(PO4)2@YPO4:Tb3+,Ce3+复合纳米材料。该复合纳米材料具有单分散的球形形态以及窄的粒径分布(100nnm),并能在水中充分分散。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展示了Ce3+(5d-4f)和Tb3+(5D4-7F3-6)的特征发射峰,磁性能测试也展示了其优异的磁性能。顺铂药物的装载与释放试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评估,并研究了不同环境对顺铂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在药物运输方面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