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和业务,它依托于云计算、网上支付、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指一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金融服务活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资金筹集、资金融通、货币支付和货币发行。互联网金融公开程度高,同时具有透明化高、经营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等特点,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个别业务上的空缺和不完善。但目前我国对此新兴事物处于缺乏监管的阶段,面临诸多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业务风险和法律及信誉风险等。2013年以来,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面世,余额宝、现金支付宝、微信理财红包等。他们在改变人们理财观念、支付方式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风险。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如支付宝钱包被盗,多家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倒闭等类似的报道。那么我们该怎样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在互联网金融风险诸方面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为次要因素。全文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最新动态;第二部分为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介绍;第三部分简单说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第四部分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估算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比例以及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等级;第五部分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主要参考美国和欧盟的一些风险防范措施;第六部分结合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经验及中国国情,提出如何降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系数很高。在众多风险因素中,信息安全风险占比最大,是目前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尤其要重点防范网络钓鱼欺骗风险以及木马软件风险;其次是操作风险,在操作风险中要重点关注业务关联性风险;之后是信用风险,所有金融活动归根到底都是对信用的评价,与资金需求方相比,我们更多的需要关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排名第四的是业务风险,应重点防范流动性风险;最后是法律和信誉风险,其中,经营主体风险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