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为本”视角下都市社区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研宄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简称“ABCD”)模式(文后将以“ABCD”模式表述)对于公众参与社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我国社区实践过程中将西方“ABCD”模式进行本土化演变,将“社区营造”作为社区治理的新理念,笔者针对该研究案例的实践模式提出“中国统合主义式的ABCD”模式。为此,本研究以上海市D街道第四睦邻中心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当前需求为本的弊端、公众参与不足的现状,笔者深入探究“ABCD”模式在我国本土社区的实践应用,“其呈现怎样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该模式为什么能够促成公众参与?即“‘中国统合主义式的ABCD’模式与公众参与呈何种关联性状态?”首先,政府层面设置睦邻中心作为据点汇集社区资产,笔者从宏观社会环境资产、中观市民团体资产、微观个人能力资产分别展现该睦邻中心的社区资产。其次,笔者分析社会工作者如何挖掘社区内在能力,陪伴式实现公众参与。最后,梳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横向与纵向的社区关系网络是怎样的,及其形成原因。基于此,笔者提出该睦邻中心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呈现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合作机制、链接资源机制、引导机制、培力机制、以及关系构建机制等六大公众参与机制,得出该社区呈现“熟人社区打造、自治规范形成、社区联结建立”的社区共同体意识雏形。并且,本研究从我国本土社区的“ABCD”模式得出结论:一是资产取向下,政府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汇集社区资产,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促进公众参与;二是内在取向下,陪伴式激发与试错平台搭建对于社区内在能力建设有一定影响;三是关系取向下,改变以往多元主体间相互依赖的社区关系网络,形成多元主体、跨部门、跨学科间互动协作的社区关系网络。借此,社区更易促成公众参与,形成社区共同体,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企业的运营模式慢慢从纵向一体化转向为横向一体化,因此供应链的竞争成为当前企业竞争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是近代中国史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的史学转型始于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梁启超在著作中号召建立
研究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前者为重要致死原因,包括非ST段抬高性AMI(NSTEMI)与ST段抬高性AMI(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工业企业的效益出现了一定的降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原油等品种的价格波动对国内产品影响甚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旦赶上了大幅度的原料价格波动,很容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这对于利润本就不高的企业而言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对此,中央提出要以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好金融工具的风险分散作用。一般认为传统的期货套期保值等方法能够帮助企业锁定交
目的:肠道菌群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TMAO已经成为AS防治的潜在靶点,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肠道菌群TMAO的生产、抑制TMAO前体化合物的生成、TMA向T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扩张式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在我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探索过程中,城市微更新理念逐渐引起了广泛重视和深入探讨。微更新强调
世界主要国家在最近十年来的反垄断立法与实践中都十分重视对于创新的保护。研究、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法调整,重新审视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的关系,顺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