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简称“ABCD”)模式(文后将以“ABCD”模式表述)对于公众参与社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我国社区实践过程中将西方“ABCD”模式进行本土化演变,将“社区营造”作为社区治理的新理念,笔者针对该研究案例的实践模式提出“中国统合主义式的ABCD”模式。为此,本研究以上海市D街道第四睦邻中心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当前需求为本的弊端、公众参与不足的现状,笔者深入探究“ABCD”模式在我国本土社区的实践应用,“其呈现怎样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该模式为什么能够促成公众参与?即“‘中国统合主义式的ABCD’模式与公众参与呈何种关联性状态?”首先,政府层面设置睦邻中心作为据点汇集社区资产,笔者从宏观社会环境资产、中观市民团体资产、微观个人能力资产分别展现该睦邻中心的社区资产。其次,笔者分析社会工作者如何挖掘社区内在能力,陪伴式实现公众参与。最后,梳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横向与纵向的社区关系网络是怎样的,及其形成原因。基于此,笔者提出该睦邻中心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呈现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合作机制、链接资源机制、引导机制、培力机制、以及关系构建机制等六大公众参与机制,得出该社区呈现“熟人社区打造、自治规范形成、社区联结建立”的社区共同体意识雏形。并且,本研究从我国本土社区的“ABCD”模式得出结论:一是资产取向下,政府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汇集社区资产,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促进公众参与;二是内在取向下,陪伴式激发与试错平台搭建对于社区内在能力建设有一定影响;三是关系取向下,改变以往多元主体间相互依赖的社区关系网络,形成多元主体、跨部门、跨学科间互动协作的社区关系网络。借此,社区更易促成公众参与,形成社区共同体,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