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的“常”与“变”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题材小说是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中比重很大、比较平稳的一部分。从第四届《白鹿原》开始,“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出现明显新变。“茅奖”的“新”历史叙事文本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它既不同于“茅奖”的传统历史叙事文本,也不同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具先锋意味的新历史小说,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茅奖”中20部历史题材小说,尤其是其中历史叙事有明显新变的8部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局部联系整体的方式,重点探讨“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的“常”与“变”,以进一步考查“茅奖”评奖标准的微变。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之“常”,即其中“新”历史叙事对传统历史叙事的坚守。这种坚守主要表现在文本的“史诗性”和全知的叙事视角这两个方面,即“新”历史叙事文本往往采取宏大叙事,遵循一定的历史理性,表现出向上的精神向度,呈现出“史诗性”的倾向,且全知的叙事视角在新历史叙事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部分论述了“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之“变”,即其中“新”历史叙事对传统历史叙事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叙事观念的变化,即“新”历史叙事质疑历史的必然性和目的论,注重历史的文本性与虚构性,注重“小写”意识与“个人化叙事”,注重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二是叙事方式的变化,即“新”历史叙事不仅大量引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甚至第二人称的限制性叙事视角,而且叙事时空更加多元化、主观性色彩更浓。最后一部分主要从“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的“常”与“变”来考查评奖标准的微变。结合“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之“变”,可以发现“茅奖”不仅放宽了思想标准,而且逐渐回归文学性。然而,结合“茅奖”历史题材小说叙事之“常”,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评奖标准仍然坚持正面的思想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审美领导权等。
其他文献
刘凤是明代中后期复古派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刘凤以博学著称,而他的作品以奥僻为宗,有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本文以刘凤的生平和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刘凤的文学活动,分析
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鼎湖山地区由演替初期到成熟森林过程的典型代表,对3种林地的降雨量及其再分配过程进行观测,并测定该过程中养分(N、P、K
'象喻'是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之一.受中国诗歌'象喻'特质的濡染,中国传统诗歌评论也习惯于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而代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甚至演变为一种&#39
“拟实化”特征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显性标识,对真实与虚构的讨论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意义。作为力推虚构理论的马原,他的小说创作从表象到本质都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拟实化”
对于在放射性核素测量中可能遇到的较强源带来的较大探测器死时间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到了进行死时间修正的方法。对制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源分布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远离测
丹参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药用植物丹参生产的一大因素,丹参连作障碍不仅影响丹参的产量,而且降低丹参主要药用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的含量。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通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兼文论家,他倡导的“性灵说”等诗歌理论,崇尚韩柳古文的文论观点,在中国文论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袁枚文学批评作品繁多,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袁枚文论
《十月》是一本大型的文学期刊,集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于一体,刊发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拥有非常壮观的读者群体,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十月》诗歌专栏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对头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符合偏头痛诊
魏晋时期,随着文人五言诗的兴起,作为修辞手法的对偶逐渐受到文人的重视,并运用于具体的诗文创作中。齐梁时期文人五言诗中的对句手法走向成熟,具体来说,艺术手法越来越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