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孟河医派关于泄泻的医案,建立相关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所收集医案进行反向数据挖掘,总结孟河医派治疗泄泻的证治方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科研提供思路。
对象:资料来源于孟河医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传承者的医案资料,搜集、整理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馆藏图书、以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孟河医家关于“泄泻”的医案、医话、医论等。将其中明确记载为泄泻病并符合相关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医案列为研究对象。
方法:1.医案预处理:原始医案中存在个人表达习惯、或口语化表达或描述性信息,将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以便后期录入研究。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将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参照原始医案辩证分型,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内科学》将辩证分型规范化;将医案中与本次研究无关的数据进行剔除。2.数据录入:将符合纳入标准医案进行编号,将规范处理后的证型、方药逐项专人筛选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经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3.数据分析: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数据分别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新方分析。
结果:共纳入263例医案,涉及263首处方、194味中药,其中高频使用药物为白术、陈皮、茯苓、白芍、木香、甘草等;集中使用温药、平药,多用甘、辛、苦味药;药物多归于脾、胃、肺经;高频(频次≥52)药物组合27组,使用频率位于前五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白术-甘草、白术-木香、白术-白芍;根据核心组合推演出6首新方。
结论:孟河医派所治疗的泄泻病大多分布于脾胃虚弱证型中,不仅体现了中焦脾胃是其主要病位,更体现了脾胃虚弱在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是其病变核心;2.用药归经多归于脾、胃经,体现了从脾、胃论治的原则;3.药物种类、性味选择上,则重视温运中焦为主,不忘调畅气机,辅以燥湿行气,遵从用药平和,顾护后天脾胃的原则。
对象:资料来源于孟河医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传承者的医案资料,搜集、整理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馆藏图书、以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孟河医家关于“泄泻”的医案、医话、医论等。将其中明确记载为泄泻病并符合相关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医案列为研究对象。
方法:1.医案预处理:原始医案中存在个人表达习惯、或口语化表达或描述性信息,将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以便后期录入研究。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将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参照原始医案辩证分型,结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内科学》将辩证分型规范化;将医案中与本次研究无关的数据进行剔除。2.数据录入:将符合纳入标准医案进行编号,将规范处理后的证型、方药逐项专人筛选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经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3.数据分析: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数据分别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新方分析。
结果:共纳入263例医案,涉及263首处方、194味中药,其中高频使用药物为白术、陈皮、茯苓、白芍、木香、甘草等;集中使用温药、平药,多用甘、辛、苦味药;药物多归于脾、胃、肺经;高频(频次≥52)药物组合27组,使用频率位于前五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白术-甘草、白术-木香、白术-白芍;根据核心组合推演出6首新方。
结论:孟河医派所治疗的泄泻病大多分布于脾胃虚弱证型中,不仅体现了中焦脾胃是其主要病位,更体现了脾胃虚弱在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是其病变核心;2.用药归经多归于脾、胃经,体现了从脾、胃论治的原则;3.药物种类、性味选择上,则重视温运中焦为主,不忘调畅气机,辅以燥湿行气,遵从用药平和,顾护后天脾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