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化肥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化肥工业和消费的快速发展,给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前,中国对化肥的生产采取原料、燃料优惠、企业免增值税或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1999年之前化肥价格一直采取生产成本加少量利润的政府定价方式,1999年以后则改为政府制定准出厂价和上下浮动幅度,供需双方按照市场情况确定价格的政府指导定价策略。这种具有高度计划的非市场性特征,严重抑制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缺乏效率和活力。入世以后,我国化肥逐步取消了进口关税和配额,根据WTO国民待遇的原则,我国的化肥产品将享受与进口化肥同样的政策,特别是自2006年12月31日起允许外商在华建立化肥生产和大型批发企业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化肥市场的开放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体制转变之初,政府的调控和政策的制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市场进一步开放后,化肥进口限制措施的取消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农产品等相关领域的市场准入,也将影响化肥生产总量的波动及品种需求的变化;化肥分销领域的逐步放开,将进一步削弱国产化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化肥生产企业的部分优惠政策的逐渐尚失必然导致企业的成本显著增加。机遇和挑战并存,化肥市场的逐步放开将会促进化肥行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加快化肥营销体系的改革进程、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施肥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推动我国化肥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与贸易环境的逐步开放,使得我国不具备生产优势的化肥品种具有更大的可获得性。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生产者面临技术、市场、能源等多方面压力,如何挖掘自己的生存发展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考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是研究世界化肥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和发展特点,弄清化肥生产原料燃料的地理分布和储量;二是分析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化肥生产成本及生产潜力,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出相关变量对我国化肥产量的影响结果;三是研究我国化肥消费的特点,总结出不同作物对化肥需求的差异,指出我国化肥消费存在的问题,根据实地调研,对农户购买化肥的行为进行分析,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出因变量对我国化肥消费量的影响程度;四是研究我国化肥国际贸易在世界化肥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分析我国化肥国际竞争力,研究我国尿素进口的影响因素,概括入世后我国化肥产业面临的新要求,总结出市场开放对我国化肥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但是国际竞争力却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差甚远。高速发展的化肥产业虽然对解决国内用肥和粮食增产起了巨大作用,但是行业的过度竞争引发了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约束日益明显。因此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化肥法的出台以及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