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长株湘潭城市群成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基础建设之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城市的两型社会建设的状况。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要素,影响和制约着道路绿化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绿地功能生态效益的发挥。因此,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了解两型社会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和发展对城市道路植物配置产生的影响及要求着手,总结归纳出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道路植物配置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提出了基于两型社会城市道路植物配置可以遵循或参考的原则——“和谐友好原则”和“资源节约原则”。调查了长沙市26条城市主次干道和三座立交桥绿地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情况,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法和模式、养护管理三个层面分析现状中一系列与两型社会理论相一致或相违背的现状,提出了长沙市现有道路绿地中存在种植密度过大、种类选择不合理以及景观比较单调等与两型社会相悖的现象和充分运用乡土树种的特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理念以及学科的要求,对如何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包括:植物种类、配置模式、施工与养护三个方面,使两型社会的理念能更好的落实贯穿于园林建设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