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套管超声反应装置声场特征及工业印染废水处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超声波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已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主要是研究低浓度单组份模拟废水的降解,且对超声波反应器的设计规律认识不够,因此大都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以难降解的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超声空化及其组合技术对模拟染料废水和实际工业印染废水有机物(CODCr)的降解效果、作用机理和反应过程动力学。以偶氮染料(酸性红FGS)废水为代表,深入研究了超声频率、有无曝气、功率密度、超声辐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超声及其组合技术降解酸性红FGS废水的效果影响,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较详细的研究了自主研发的异形套管超声反应器内的声场分布以及空化效率。详细研究了超声空化降解实际工业印染废水(牛仔浆纱废水)有机物(CODCr)的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和反应过程动力学,探索出了一条超声场耦合生物膜法处理难降解工业印染废水的先进工艺。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超声频率为100kHz时能降解酸性红FGS。超声/Fenton法降解酸性红FGS的降解率大于单独使用超声或Fenton试剂降解率的简单加和。曝空气、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超声降解酸性红FGS。酸性红FGS降解率与超声功率密度成正比,与初始浓度成反比。存在最佳超声处理时间与最佳Fe2+和H2O2加入量。超声/Fenton法降解酸性红FGS溶液过程服从拟一级反应动力学。(2)与平行辐照声场相比,交叉、正交、组合辐照形成的声场声强分布均匀性更好,其中正交辐照声场在不同频率组合下都表现出较好的均匀性。组合辐照声场可得到最大平均声强,分布均匀性也较好。组合辐照大大减少了由于反应器形状而产生的空化死角,有利于空化效应的发生。在相同辐照时间和溶液体积条件下,频率组合越多,声强分布越均匀,平均声强越大,甲酸降解量和空化收率越大。(3)利用异形套管超声反应装置可以有效处理牛仔浆纱废水,且在具有较高频率的反应器Ⅱ中降解效果较好。中性条件有利于CODCr的超声降解,pH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超声降解。CODCr降解率与超声辐照时间成正比,与初始浓度成反比。CODCr超声降解作用的机理是以·OH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为主,废水中有机物的超声空化降解反应服从拟一级反应动力学。(4)分析对比了多种工艺处理工业印染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超声→少量活性炭→生物组合工艺充分利用了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点,CODCr和色度的降解效果明显。超声降解2h,活性炭处理1小时,再经过6h的生物处理,出水色度和CODCr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CODCr去除率达到92%,色度去除率可达95%以上。总之,本论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在处理有机难降解物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超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第25次及第26次南极考察航线,连续采集海洋大气气溶胶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的组成和浓度,并对各种组分的来源进行分析。主要结果表明:(1)第25次南极考察航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转折关头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赋予了中国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包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
线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尝试对东北线型文化遗产主要名录进行汇总,对东北亚丝绸之路、东北长城遗产、中东铁路等重要线型文化遗产进行描
扭力杆装置在转炉倾动过程中,对减速装置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转动扭力杆机构结构工作原理。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提出的"拉那尼姆"王国和"星际平衡"观是其为现代工业社会时代所构想的一个社会生态理想模式,其实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
影响共享汽车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和文化冲突、运营区域过小、营运成本高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低等。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要发展共享汽车,需要把发展共享汽车作为企业转型升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社交软件,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高使用率也成就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微
真人秀节目是当下中国电视最为热衷的节目形态,亲子类、户外竞技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家卫视争收视、搏影响、拉创收的重要手段。市场的喧嚷带来了诸多问题,2015年
对汉、意委婉语进行较为初步的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东西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礼仪、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这有利于人们了解汉民族和意大利民族文
目的: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并探讨其康复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门诊接诊的10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