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现象,尤其近年来随着重译高潮的涌现以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得到更广泛的关注。综观有关重译的研究,大都遵循传统的规定性范式,多注重具体文本的语言转化,通过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价值判断而忽略理论上的研究和支持。这种研究范式的缺点在于因循所谓的翻译标准,无法全面、客观地解释这一现象。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本文尝试从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出发,对重译现象加以解释。描述性翻译研究突破了由单纯的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互动关系。其着重点不在于制定规范,做出价值判断,而在于客观地描述实际发生的翻译现象。从描述性研究的角度全面地分析重译现象,采取还原语境的方法,即把文本放回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力求客观地审视影响译者对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诸多因素,进而对重译现象做出解释。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描述性研究,主要从描述性的翻译理论角度探讨重译现象,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改写,也是一种文化操纵,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出于某种目的而对原文某种程度上的操纵。“改写”和“操纵”的观点揭示了译入语文化对于文学翻译的制约和利用的文化性质。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操纵文学翻译的基本力量归纳为三种,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由于描述性研究是具体的、实用的,本文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以Fitzgerald的代表作The Great Gatsby的汉译本为对象,主要分析比较乔志高和巫宁坤的译本,通过还原语境,考察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对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另外,作者还对当代出现的其他译本进行了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揭示其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更清晰地反映译者的决策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这种个案研究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析了重译本与原译本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全面了解、解释这一现象,对于评介和规范重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描述性的角度对重译进行尝试研究,有助于更客观地对其做出解释,并通过个案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不同译本不应各自独立,而是有着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后译应该是在前译基础上取长补短的超越和创新,不能完全抛弃己存在并得到认可的前人的成就,更不能因沽名钓誉对前译本改头换面而窃为己有。在某种程度上,辜正坤提出的筛选积淀重译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如何看待和评介重译现象关系到翻译市场的秩序和翻译事业的繁荣,操纵视角下的文学重译应当得到重视,审视翻译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得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的影响朝良性发展。当然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描述研究自身的局限使得研究者不可避免要带有倾向性,本文也再所难免;对重译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