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海外华裔艺术家“第三空间人”之情境逻辑概述一、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蔡国强、黄永砅、徐冰、谷文达是比较成功的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了西方主流艺术的体制。他们大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离开祖国,到海外寻求发展。但是由于西方主导的艺术体制没有变,这些华裔艺术家便有了“第三世界人”的特殊身份。二、“第三空间”与“后东方主义”第一章蔡国强及其艺术第二章对蔡国强艺术的误解第三章“后殖民主义”?“后东方主义”?我们真的被“后殖民”了吗?一、蔡国强并不是在迎合西方二、“打出去,走回来”不失为一种策略第四章“符号”只是表象——蔡国强艺术中的精神内涵一、中国的意识,西化的手法——加强中西方艺术的对话,中西方智慧的融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喜欢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但西方文化启迪了我,使我更有创造力。好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任何好的东西都应该借鉴。(一)朴素与自然: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二)蔡国强艺术中的道家思想(三)禅宗、马塞尔·杜尚和约瑟夫·波依斯(四)纯艺术精神的无限可能性与不可替代性(五)大舞台——气韵与意境二、蔡国强的艺术是纯粹的视觉的、感受的(一)蔡国强艺术的纯粹性(二)蔡国强艺术中纯粹的视觉性(三)蔡国强艺术中的纯粹感受1.理性与感受2.概念与感受三、蔡国强的“玩火艺术”源于儿时对火药的迷恋,而非“卖祖宗”(一)火药:蔡国强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背景下得到新的创意、发挥、运用(二)火药在解构中的建构效果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一种已被全世界人接受的材料,同时又是“五行”之一,在给予人们亲切感的同时,又激发不同国籍、种族人们的遐想。这种媒介的神奇力量还源自它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崛起,鼓舞人心的同时又具有巨大破坏力量,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最大威胁。四、蔡国强的“乱搞的艺术,好玩的生活”蔡国强延续了杜尚的思路,使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一)最大的自由蕴含着最高的智慧——“玩”的艺术(二)纯粹的自我,灵魂的出口——蔡国强与毛利奇奥·卡特兰(三)自由的有限与无限五、蔡国强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关联性(一)蔡国强运用传统的中国精神,现代化的手法比如APEC会议上的焰火设计(二)蔡国强赋予历史以当代观念的重新诠释1.《威尼斯收租院》风波,更注重创作雕塑的“过程”,用后现代艺术观念重新诠释了中国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行为2.为纪念马可波罗700年纪念,《把马可波罗遗忘的东西带给威尼斯》,把历史和现代在时空中连结上,是个很好的主意。好像时空错位,寻找、切合到某些机缘3.《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纵向贯穿历史与现代;横向表现了亚洲力量与西方世界的关系4.《延长万里长城10,000米——为外星人所作的计划地10号》也是延续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理想六、蔡国强超越概念限定的文化身份蔡国强的永远的乌托邦——超越时空概念的个人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蔡国强的艺术涉及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当代艺术前沿问题,但又本能地超越了这些界限。七、蔡国强艺术中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蔡国强的艺术拉近了精英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将杜尚的“生活就是艺术”和波依斯的“社会雕塑”艺术观念又向前推进一步。总而言之,蔡国强艺术并不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拼凑,至多只是有“搬用”或“后东方主义”的嫌疑,事实并不如此简单。结语: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思考一、殖民与被殖民,不是艺术的问题我们应从更加纯粹的角度欣赏艺术,而不是从政治、经济或军事的角度。“后殖民主义”只是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在国际艺术舞台弱势地位的显现,片面地强调不要“后东方主义”,反对“后殖民”,这种口号没有半点积极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的弱势地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目前重要的是从真正意义上加强中西方艺术的对话,接触总比不接触要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肯定是有益的。蔡国强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化和艺术的交流,而这个阶段打中国牌是十分有益的,不是为了谄媚外国人,而是要发展我们自己。就像蔡国强所说:“我不打中国牌,还打美国牌不成!”二、当代艺术批评界疲软,艺术发展反馈缺失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界的疲软,使艺术发展缺少及时的反馈,应提高艺术批评的质量,对艺术创作做及时的正确引导。三、中国当代艺术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要想突出出来,就必须更有实力语言强度和关注点都要更有力度、更准确、到位,做到无可挑剔。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重要的不是“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而是做出真正够水准的作品。历史自然会评判一切。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四、面对整个国际艺术舞台,中国当代艺术希望与问题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