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中的一项基本交易制度,我国的融券交易于2010年3月31日开启,标志着证券市场的卖空机制正式建立。由于融券交易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交易细则和制度设计仍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之中。对我国融券交易机制实行的事实效果进行研究,能够为丰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的运行效率提供借鉴。首先,对融券交易进行总体的概括,分析融券交易的运行机制。从阐述融券交易在海外的起源与主要融券制度模式开始,介绍了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明确我国的融券交易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融券投资者的交易目的与投资策略。分析结果得出,我国融券交易的制度设计非常谨慎,交易规则渐进式的逐渐放开,导致了我国呈现出融券业务发展规模极小于融资业务,融券交易意愿不高等特点。另一方面,融券的卖空性质也丰富了交易方式,投资者融券可以结合金融投资工具运用不同交易策略来达到投机、套利或对冲的交易目的。其次,以融券交易取得的异常收益为视角,分析融券交易的实际运行效果。将2010年3月31日到2014年12月31日间共57个月份的沪深两市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日历时间组合方法,通过设定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样本期间增长标准构造了三个动态样本。分别使用CAMP单因子模型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进行回归,来确定被大量卖空的融券股票组合的实际收益与市场平均收益相比而得到的异常收益,通过检验异常收益是否显著为负来判断融券交易是否取得了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融资融券投资者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负异常收益,即融券投资者并没有赚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