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同一血源不同加工工艺制备的4种血粉和1种市售血球蛋白粉,以鲤鱼为试验动物,通过对血粉营养组成分析、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及2个生长试验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在同一血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喷雾干燥、自然晒干、膨化的加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工,共制得4种血粉:晒干血粉、喷雾干燥血粉、膨化血粉Ⅰ(160℃~170℃)、膨化血粉Ⅱ(175℃~180℃),另从市场上购得喷雾干燥血球粉。共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摘要如下:试验一不同加工工艺对血粉营养成分的影响本试验旨在准确评定不同加工工艺血粉的营养价值,以期有效替代鱼粉。采用AOAC(1990)方法测定5种血粉及1种秘鲁鱼粉的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和氨基酸组成。结果如下:三种加工工艺对血粉营养成分影响不大;5种血粉的粗蛋白含量在87.81%~94.85%之间,远高于鱼粉(63.24%);喷雾干燥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其它4种血粉,总能都在21~22MJ/kg之间,高于鱼粉(18.33MJ/kg);5种血粉每种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大,但晒干血粉膨化后,赖氨酸含量有所降低。各种血粉氨基酸组成与鱼粉相比极不平衡,蛋氨酸、异亮氨酸严重缺乏,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试验二鲤鱼对鱼粉及不同加工工艺的5种血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本试验旨在测定鱼粉及不同加工工艺的5种血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能量及17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每组试验日粮以70%的基础日粮和30%的试验原料组成,加入矿物质预混料的0.5%的Cr2O3为指示物。本试验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在23±1℃,循环水养殖的试验条件下饲喂鲤鱼28天。晒干血粉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82.6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鱼粉、晒干血粉、喷雾干燥血粉、喷雾干燥血球粉的蛋白、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两种膨化血粉,两组膨化血粉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其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试验三鱼粉及5种血粉对鲤鱼生长、体成分、血液学指标、氨应激能力影响的研究试验旨在评定鱼粉及5种血粉对鲤鱼的生长性能、鱼体成分、血液学指标及氨应激能力的影响。基础日粮蛋白水平为32%,6种试验原料分别向基础配方中添加4%和8%蛋白,形成12组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在23±1℃,循环水养殖的试验条件下投喂(30±1)g的当年鲤鱼鱼种60天。结果表明,投喂12组实验料的鲤鱼的生产性能比投喂基础料的鲤鱼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其原因为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相同蛋白水平下,鱼粉、晒干血粉、喷雾干燥血粉、喷雾干燥血球粉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两种膨化血粉组。这说明,高蛋白饲料显著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各试验组鲤鱼肥满度、肝胰指数、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还对试验鱼的血液指标,抗氨应激能力及全鱼、肌肉成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组各项血液指标、抗氨应激能力、全鱼及背肌成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试验四投喂频率及蛋氨酸补充模式对血粉应用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在试验三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提高血粉利用率的途径。对照组饲料配方同试验三SDBM8饲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2%的晶体蛋氨酸及0.2%的包膜蛋氨酸,共得3组饲料。每组饲料分别设计日投喂率为3次,5次和7次,投喂量一致。试验鱼为初试体重30±1g的当年鲤鱼鱼种,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共进行60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及添加蛋氨酸对鲤鱼的生长性能影响显著,二者交叉作用对鲤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鲤鱼肥满度、肝胰指数、脏体比、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蛋氨酸补充模式除对血清尿素氮有显著影响(p<0.05)外,对鲤鱼其他血液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投喂频率却对ALT、AST、Chol、Hb有显著影响(p<0.05),对GLU、Urea有极显著影响(p<0.01)。本试验表明:在日投喂率为7次的条件下,血粉中添加晶体蛋氨酸显著提高鲤鱼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