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作为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为主导的21世纪,科普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科普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科普工作。在各国政府都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作为基本国策的时代背景下,加大政府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力度、将科普事业纳入政府的政策层面,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我国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实践表明,现阶段我国科普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和时代发展不相协调的方面和环节,国民的科普热情不高,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普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科普工作相当滞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把科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我国的科普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在界定科普、科普政策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新时期我国重要科普政策的颁布实施和重大科普事件的发生为依据,依照各阶段科普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取得的成效,把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1.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恢复发展期(1978-1993);2.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反思探索期(1994-2001);3.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深化发展期(2002—2005);4.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成熟完善期(2006—至今)。同时,基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与比较研究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各个时期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科普观以及科普政策的发展完善情况;从科普工作分期、科普政策实施、科普政策评价等方面展开本文。文章针对科普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普;进一步完善科普政策体系;健全科普机构:进一步拓宽科普渠道。与此同时,对科普工作实施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在领域层面突出薄弱环节,保民生、促和谐;群体层面突出弱势的农民工群体;加强大学生村官、科技副乡、县长的选拔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普工作,切实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对以上几方面内容的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