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期烤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观测及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U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不同部位烤烟为研究对象,观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基于数字图像的量化技术,利用Adobe Photoshop CC 2015软件对细胞超微结构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部位间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测定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CCA)探索了细胞超微结构与烟叶品质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部位烤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分析。烤烟叶片细胞轮廓清晰,形状多为椭圆形。上部叶细胞形状基本呈圆形且排列紧密且整齐;中部叶细胞情况与上部叶对比形状略偏椭圆,排列情况与上部叶相比略微疏松;下部叶细胞形状与上部叶和中部叶基本相似,存在少数细胞形状扁长的情况,细胞排列不如上部叶和中部叶整齐和紧密。中部叶细胞大小接近下部叶细胞大小,略大于上部叶细胞大小。三个叶位叶片细胞壁内部均明显有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内含物贴壁分布,中央液泡位于细胞中间;细胞内含物质含量随着烤烟叶位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烤烟叶位的升高,叶肉细胞叶绿体外膜和类囊体片层均出现降解现象,叶绿体外观模糊,类囊体结构松散,叶肉细胞叶绿体周围均有少数线粒体分布,且其内部均含有清晰的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烤烟叶位越高,叶肉细胞内器官越接近衰老状态,淀粉粒和嗜锇颗粒含量随着叶位升高而升高。上部叶和下部叶细胞大于中部叶;细胞形状因子三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液泡面积下部叶极显著大于中部叶,下部叶显著大于上部叶,上部叶显著大于中部叶;液泡面积占细胞面积的比值下部叶极显著大于上部叶和中部叶。2.烤烟外观质量及其与细胞指标相关性。颜色评分范围在4.42-9.03,成熟度评分范围在5.16-9.47,叶片结构评分范围在4.09-.08,身份评分范围在4.74-8.28,油分评分范围在4.13-8.77,色度评分范围在4.31-9.1;同部位间变异不大,不同部位间的差异较大,中部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和油分等外观质量指标明显好于上部叶和下部叶,上部叶烟叶色度得分较高,中部叶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和油分得分较高;上部叶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和油分得分较低,下部叶烟叶身份和色度得分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厚度与烟叶身份得分存在负相关关系;液泡面积占细胞面积比值与色度、颜色、叶片结构和油分得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烤烟物理特性及其与细胞指标相关性。烤烟叶片厚度范围88-173μm之间,拉力分布在1.78-4.58N之间,略高于优质烟叶一般值,填充值范围在2.85-5.09 cm3/g之间,平衡含水率分布在11.02-14.5%之间,叶质重范围在50-95.4 g/m2。同部位间变异不大,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烤烟上部叶叶片厚度和拉力较大,中部叶平衡含水率和叶质重较大,下部叶填充值较大;中部叶填充值较小,下部叶叶片厚度、拉力、平衡水含水率和叶质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厚度与叶片厚度呈负相关。4.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其与细胞指标相关性。蛋白质含量范围在6.08%-12.85%,钾含量范围在0.59%-2.64%,与优质烟叶标准对比含量较低,氯含量范围在0.68%-2.45%,含量偏高,还原糖含量范围在16.71%-32.15%,含量偏高,总糖含量范围在22.62%-33.34%,含量偏高,烟碱含量范围在1.8%-3.77%,总氮含量范围在1.05%-2.73%。极端值普遍分布在上部叶和下部叶,中部叶常规化学成分较协调。上部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较高,中部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较高,下部叶蛋白质、钾和氯含量较高;上部叶钾含量较低,中部叶蛋白质、氯、总氮含量较低,下部叶还原糖、总糖和烟碱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厚度与蛋白质和氯呈正相关关系,与还原糖和总糖呈负相关关系;细胞周长和细胞面积与烟碱和总氮呈正相关关系。5.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及其与细胞指标相关性。本研究共测得中性致香物质29种,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范围在358.93-459.05μg/g,中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范围在535.27-716.62μg/g,下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范围在298.07-567.8μg/g。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范围在27.83-57.44μg/g,美拉德反应降解产物总量范围在6.97-15.99μg/g,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范围在5.12-15μg/g,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量范围在42.07-101.48μg/g,其他类中性致香总量范围在1.15-4.14μg/g,新植二烯含量范围在190.45-567.8μg/g。同部位间差异不大,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整体来看中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除其,含量最低的是下部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细胞壁厚度的增加,其他类中性致香物质总他类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西柏玩类总含量,中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是三部位中含量最高的计有增加的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量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烤烟烤烟细胞面积和液泡面积的增加,美拉德反应降解产物总量和新植二烯有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烤烟和香料烟二萜类物质合成的影响,研究了轻度干旱胁迫对香料烟及烤烟生长发育、叶片防御酶活性、碳氮代谢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作用、腺毛密度及二萜类分泌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了不同类型烟草二萜合成差异的机理及二萜合成关键基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烟株的生长发育缓慢。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株的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都
学位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思考地质系统宣传工作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职责、新使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地质工作的关切,搭建起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沟通联系的窗口桥梁作用,为地质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正>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又称硬纤维瘤病、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源于间充质细胞的克隆性成纤维细胞增殖病变[1]。DF的特征是浸润性生长和术后易复发,但不发生转移,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长期以来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2]。随着对DF的深入研究与临床疗效分析,逐步发现“观察与等待”是一种更合理的治疗策略[3-9]。现多种指南和共识[10-1
期刊
从态势察觉、态势理解、态势预测3个层面,分析了战场态势感知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针对态势信息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探讨了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针对态势信息偶然性大、动态变化频繁的问题,探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针对态势信息表现形式单一、不直观的问题,探讨了大数据展现技术的应用。
期刊
本文以K326(镉叶片积累型)和黄花烟(镉根系积累型)两个不同基因型烟草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鉴定镉胁迫响应基因和代谢途径,研究筛选出可能的镉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并通过qRT-PCR分析比较了不同镉胁迫条件下其表达情况,找到镉积累差异相关候选基因,同时对获得的响应镉关键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试验的RNA-seq测序数据质量高,完全符合转录组研究对测序深度和准确性的质
学位
本研究通过气象站监测、整理宜宾植烟区域近十年的气象数据,大量采集了土壤和烟叶精准对应样品,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结合生态因子在垂直空间上具体变化,对宜宾各区域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评价;进一步细化了宜宾植烟区域,挖掘了各区域的生态基础及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的影响,明确了关键的生态影响因子。旨在摸清宜宾市的生态特点,为种植区域的合理划分、烤烟生产的科学管理
学位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初步探讨了冷杉醇合成基因CPS2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高香气品系8306为材料,选取8306 CPS2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域序列,设计gRNA序列。将gRNA序列与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同时对转化植株进行叶面分泌物检测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T0代转化植株与未编辑8306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相关代
学位
本研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下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产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和烤烟叶片氮浓度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烤烟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了豫中烟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的适宜施氮量以及氮营养指数对烤烟氮素营养诊断的指导作用,以期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的氮素管理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国际领域的服务贸易与跨境旅游在规模上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服务贸易与出入境旅游将成为国与国之间经贸往来的一个新的热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将成为集中关注与重视的关键性课题。近一段时期以来,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但是在这种整体经济下行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旅游业却发展良好,明显超过了我国的
学位
利用金刚石砂轮进行硬质合金轴向进给磨削试验,测量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磨削温度的变化;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磨削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磨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磨削功率与磨削温度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轴向进给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随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砂轮线速度的减小而升高,随进给速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磨削温度随着磨削功率的增加而升高,但线速度和进给速度所引起功率增加对磨削温度的影响各不相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