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城镇化并不是单纯的城市问题,也不简单地是城镇人口的增长、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镇规模的扩大的问题。就其实质而言,中国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转型问题。这种转型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而要求城镇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村人居空间、生存环境的改变,还涉及乡村社会组织、管理及服务方式的转变等。这些将对农村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及政治生活都将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只有把这些考虑进来,中国的城镇化才符合中国的国情,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建设美好农村。因此,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城镇的城镇化,而且还是农村的城镇化。安徽省是一个紧邻东部沿海的中部省份,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传统的资源大省和农业大省。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和梯度发展战略来看,其是一个不发达的省份。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省区,却常常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焦点。1978年,小岗村的土地改革率先使安徽农业摆脱传统的经济面貌,并引领全国农村改革道路,称为中国改革之源。其后,安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又再次成为中国取消农业税的开端,以致学界有“研究中国三农问题,不可不研究安徽”的共识,这些都说明了安徽省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特别是农村城镇化的水平仍然较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安徽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进程更是由原来的领先全国平均水平降到低于其水平,其农村城镇化率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在中部六省中排名只有倒数第二,其发展的速度更是严重到为中部末位,这些都制约了安徽省整体的城镇化进程。这些不得不令人反思,为何一个屡屡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亮点频出的省份却在农村城镇化上一再落后,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安徽省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安徽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出现的新情况、新模式,以及如何找到更好的路径推动安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农村城镇化的由来进行了理论性陈述,从理论的角度为农村城镇化在整个城镇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论证。然后通过介绍安徽省农村城镇化的总体规模、发展速度、质量,指出在安徽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发展水平先高后低、内部地市差异性较大、长期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发展主体和模式的不断更新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发现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在城镇区域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其城镇化进程不彻底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指导思想上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工业拉力与农村的推力不够,而且存在户籍和体制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安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本文从农村和城镇两个区域,分别从农村区域务农居民、非农居民以及小集镇居民和城镇区域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这四个群体来进行路径探索。最后提出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因地制宜的模式方针,针对农村以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为突破口来推进农村区域居民的城镇化,针对城镇区域的农民工群体以打破户籍和体制限制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城乡合理流动,最终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安徽省农村城镇化的进步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