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城镇人口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因投资巨大、资金效率低,使得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建设缓慢;而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的优秀企业和闲散的社会资金难以进入这个垄断行业。在此背景下,中国引进公私合营的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模式)。PPP模式既克服了公共部门管理落后、资金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也为私人部门拓宽了投资渠道。然而,自PPP起源于英国以来,在国内外的实践过程中,发生了多例由风险管控不当而引起的失败案例。究其原因,是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多等因素,使其面临的风险远远多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其风险进行管控,对于推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文献梳理,并介绍了PPP模式的定义和风险管控的内涵,以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PPP风险来源和特征,以失败案例分析、流程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识别,构建了昆明地铁5号线PPP项目(以下简称5号线PPP项目)的风险清单。此外,利用德尔菲法,进一步对风险因素进行精确识别,针对5号线PPP项目的具体情况,构建了风险指标体系。在风险评估中,本文首先研究了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并对PPP风险评估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应对PPP项目中复杂的风险因素。进而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5号线PPP项目的风险指标体系中的17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得到风险排名。结果显示,合同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公私部门合作风险是对5号线PPP项目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最后,文章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了项目风险管控策略。本文的研究创新在于,在昆明地铁5号线PPP项目风险识别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层层识别,对项目风险进行了初步识别与精准识别,以此构建了项目全面准确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项目风险的评估、分析后,对5号线PPP项目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具体策略。研究拓展了5号线PPP项目风险管控的思路,丰富了风险管控理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