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民主形式都是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辩证复合体。民主的程序化是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层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民主形式,也离不开实体的价值指向和程序硬性操作。基层协商民主看重并尊重程序,并认为程序是基层协商决策获得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必不可少的硬性要求。程序化是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转的必然要求,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协商决策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实现公众真实有序参与,保证多元社会和谐共存,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系统效能。基层协商民主程序,是由主体要素、制度要素、机制要素构成的统一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根据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中要素构成比例以及各要素所起的作用的差异,将基层协商民主的生长路径分为内生性、外生性和融合性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三大类。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是根植于基层协商主体民主自觉性不断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平台不断完善等深厚的现实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基层协商民主才刚刚开始起步,在基层协商民主组织程序、开展程序、落实程序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基层协商议题与协商主体的确定程序不合理、个体行动能力的不平等与社会的不平等制约了影响协商开展程序的公正性、落实停滞与落实走样降低了协商的实效。深入探讨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基层管理者在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上供给能力的不足、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的法制建设的落后、历史和文化对个体政治参与行为的禁锢。总体来看,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建设涉及面广,要想实现协商民主理念与基层民主治理的无缝对接,更好地发挥程序化建设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实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要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主体的角色定位,明确各级政府在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中的主导作用,基层干部在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中的组织作用,基层群众在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中的核心作用,社会组织在基层协商民主独特作用。二是要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机制建设,在原有的程序设计上引入更加合理、全面的代表生成机制、网络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合理嫁接现有基层协商民主框架,遏制各种不平等因素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影响。三是要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的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的制度合理性,发挥制度宏观的规定作用,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的制度权威性,发挥制度微观的规范作用。基层协商民主程序化是协调多方面因素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要深刻融入到基层治理中去,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