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维稳视阈下的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引导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nem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敏感、思想最活跃、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共领域。高校的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推动教育发展、构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个“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而大学生稳定与否决定着高校的稳定状况,因此,大学生的稳定工作始终是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化工具的普及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领域中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敏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因一些固有矛盾的摩擦升温,引发了高校学生持续高涨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由于青年学生政治上的稚嫩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各种言论、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们在表述过程中极易产生非理性的爱国言行,如不加以合理引导,甚至可能会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对高校的维稳工作、持续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增长构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回顾和反思,力图将作者从事多年高校学生工作中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一线经验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首先,对大学生的非理性爱国行为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特点,揭示了这些行为对高校和社会构成的安全隐患,剖析了产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论述了高校维稳的内涵,指出了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对高校维稳工作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有效防止大学生在爱国激情下出现非理性行为,及时引导非理性行为的良性转化,从高校维稳的高度和广度上,对如何构建高校维稳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可资参考的建议,以达到从整体上、全局上、根本上消除潜在隐患的目的。这些建议和上述论述产生于作者对国家法律和相关文件的认真学习,产生于作者对本领域专家、学者关于高校稳定研究的大量已有成果的钻研、吸收、借鉴和参考,还产生于作者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本文既有理论的论述,也不乏对作者本人参与的实际案例的回顾、反思、总结和提炼。
其他文献
自1996年我国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培养院校的增加,专业的拓宽,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下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变,主观意识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其教育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着全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浪潮风起云涌。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在线学习社区已经成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有人如是评论:“中国的物质财富在刚性崛起,但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却在急剧塌陷。”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家在经济利益趋使下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为追求自身经
本文以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三种需要理论入手,全面系统分析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的特点及属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
"权利的时代"中权利泛化语境下,大众参与体育运动可能性的传统道德追求被冠以"权利"的名号,一些学者开始主张"体育权"是一项人权,应由法律明确规定和保护。但无论是各国现行
“教师”是一种育人的崇高职业。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担负着培育“四有”新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以满腔的热情来对待教育事业、
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心理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心理韧性是指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适
当代大学生富有朝气,是我国人才资源中最保贵的财富之一。他们思想活跃,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各条战线很多岗位上都突显出他们的优势,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