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敏感、思想最活跃、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共领域。高校的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和“温度计”,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推动教育发展、构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个“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而大学生稳定与否决定着高校的稳定状况,因此,大学生的稳定工作始终是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信息化工具的普及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领域中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敏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因一些固有矛盾的摩擦升温,引发了高校学生持续高涨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由于青年学生政治上的稚嫩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各种言论、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们在表述过程中极易产生非理性的爱国言行,如不加以合理引导,甚至可能会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对高校的维稳工作、持续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增长构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回顾和反思,力图将作者从事多年高校学生工作中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一线经验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首先,对大学生的非理性爱国行为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特点,揭示了这些行为对高校和社会构成的安全隐患,剖析了产生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论述了高校维稳的内涵,指出了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对高校维稳工作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有效防止大学生在爱国激情下出现非理性行为,及时引导非理性行为的良性转化,从高校维稳的高度和广度上,对如何构建高校维稳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可资参考的建议,以达到从整体上、全局上、根本上消除潜在隐患的目的。这些建议和上述论述产生于作者对国家法律和相关文件的认真学习,产生于作者对本领域专家、学者关于高校稳定研究的大量已有成果的钻研、吸收、借鉴和参考,还产生于作者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本文既有理论的论述,也不乏对作者本人参与的实际案例的回顾、反思、总结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