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超旱生灌木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为研究材料,研究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自东向西水分梯度递减条件下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生理特征差异,同时对PEG渗透胁迫下的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幼苗生理响应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抗旱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甘肃省河西走廊自东向西水分梯度递减条件下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同化枝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多,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减少,SOD含量逐渐减少,同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逐渐减少.而POD含量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2.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幼苗的脯氨酸(Pr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可溶性糖(SS)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出现了”M”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个地理种源幼苗在不同强度PEG胁迫处理下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各胁迫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Pro含量增加幅度为武威>酒泉>张掖。SS含量增加幅度为酒泉>张掖>武威。MDA含量增加幅度为武威>张掖>酒泉。SOD活性增加幅度为武威>张掖>酒泉,而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是酒泉>武威>张掖。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的耐旱机制存在差异,而保护酶系统的调节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的重要生理反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Pro含量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与SOD活性呈负相关,与POD呈负相关。SS含量与MDA含量呈正相关,MDA含量与SOD活性呈负相关与POD呈正相关。SOD活性与POD活性呈负相关。SP与Pro,SS,MDA呈正相关,但与POD活性呈负相关。可以看出,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各种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说明沙拐枣的抗旱机制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源抗旱性指标携带的信息基本一致。武威抗旱性指标第一主成分SOD,SS,SP,第二主成分MDA,Pro;张掖抗旱性指标第一主成份MDA,Pro,SS,第二主成分SP,SOD;酒泉抗旱性指标第一主成分是SS,SP,Pro,第二主成份是MDA,SOD.而三个地理种源的抗旱指标的第三主成分是POD酶活性。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威>酒泉>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