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是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区之一,截止至2021年1月有45属788种(含种下等级),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和西南部。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有着较丰富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其株型多样,花色绚丽,花朵结构精巧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几乎都处于野生状态,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以及观赏价值评价进行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区之一,截止至2021年1月有45属788种(含种下等级),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和西南部。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有着较丰富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其株型多样,花色绚丽,花朵结构精巧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几乎都处于野生状态,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以及观赏价值评价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评价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及适应性较强的苦苣苔科植物,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丰富,共记载有2族8亚族28属154种(含种下等级),特有成分丰富,中国特有种128种,其中贵州特有种有45种。从属种的组成方面来看,马铃苣苔属(30种)、报春苣苔属(21种)、半蒴苣苔属(19种)、石蝴蝶属(12种)等7个属的物种数占贵州省总种数的74.68%,单种属和寡种属共同占据总属数的75%。在生活型方面,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小灌木或亚灌木次之,一年生草本最少,生态适应类型以附生型为主,少部分为地生型。(2)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多样,属的地理区系成分可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温带分布为辅,有着较强的热带、亚热带性质。通过对种的地理成分分析可知,有3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共有128种,占总种数的83.12%,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有23种,占总种数的14.94%,最少的是东亚分布,仅有3种,占比1.95%。(3)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分布于贵州南部,在县级尺度上,共分布75个县级行政区,其中荔波县分布最多,有51种。相比之下,特有种分布范围较为狭窄,分布于37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采用筛除算法对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的热点地区进行筛选,得出39个热点县,包含贵州省100%的苦苣苔科植物。垂直分布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物种数在900~1 300 m海拔段达到峰值。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4)苦苣苔科植物主要以观花为主,花色鲜艳丰富、花形奇特等,极具观赏价值,叶和株型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法以花观赏性、其他观赏性和生态适应性作为约束层,选择花显示度、花量、花色、叶形、株型等21个评价指标,构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观赏价值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花观赏性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评分较高的有牛耳朵、半蒴苣苔、革叶光叶苣苔、吊石苣苔、荔波报春苣苔、锈色蛛毛苣苔等在观赏价值和生态适应性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物种,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应优先推荐和应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病,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累及肺脏,NTM肺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与其他疾病鉴别困难。很多临床医师常忽略NTM肺病的存在,常出现误诊或者漏诊。该文从NTM肺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诊治及预防等方面作一综述。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级副中心,目前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遇到政策制定不完善、参与改造主体单一、低效用土地再开发难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道路,为解决这些困境,湛江市应当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调整改造政策、提高多方组织参与度、协调改造需求并提高土地盘活率,为增强湛江市发展实力、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茂兰疣螈(Tylototriton maolanensis)是疣螈属(Tylototriton)作为隐存种新订正一个新种,目前仅发现分布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尚缺乏足够研究。为更深入的了解其在茂兰喀斯特森林中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对繁殖水体的生境选择,本文通过繁殖期抽样调查,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区域分布的茂兰疣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茂兰疣螈在茂兰保护区翁昂、永康、洞塘、三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禾本科岩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抗逆性和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消减能力,被认为是煤矿山生态重建和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先锋植物。本文以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探索不同Cu浓度对香根草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上分析和挖掘香根草的差异基因和蛋白,从而揭示香根草在Cu胁迫下的耐性机理,为利用香根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薄膜材料一直以来都是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研究的热点,而静电纺丝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且通用的途径来生产具有多孔纤维形态的薄膜结构。然而,基于远场纺丝制备的纤维薄膜通常容易受到薄膜开裂的影响,基于近场纺丝制备的纤维阵列可以有效避免开裂,扩大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但常因纤维数量和长径比的下降而导致性能受限。本文将结合理论建模和实验来研究SnO2纤维薄膜气敏响应特性,并扩展到其他类型的薄膜结构进行
杨梅素是一种具有抑菌、抗癌和抗病毒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喹唑啉是一类具有抑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氮杂环化合物;磺酰胺是一类广谱生物活性的活性基团,其具有抑菌、除草、抗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喹唑啉和磺酰胺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含喹唑啉的杨梅素衍生物A系列(A1-A22)和含磺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B系列(B1-B24)。所有目标化合物
目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全球CO2急剧上升,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其中,燃烧后CO2捕捉因不需要对现有燃煤电厂进行大规模改造而备受关注,空气分离和CO2捕捉是其两个重要环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由于高的孔隙率、超高的比表面积、结构和功能可调等特点在空气分
物理气相沉积得到非晶薄膜往往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具有更高的玻璃转变温度,焓值更低,稳定性更好,密度更大,模量更高等特点。通过冷淬得到的普通玻璃要经过上万年的退火才能得到类似特点的玻璃。因此这种气相沉积得到的玻璃也称为超稳定玻璃。大量的文献报道其稳定性、密度、模量等性能特点的变化往往受到衬底温度的影响,探究气相沉积玻璃的磁性、电催化性能和衬底温度的关系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磁性和电催化性能与衬底温
凡按普通体育类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均须参加河北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和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一、专业考试1.考试时间:2022年3~4月份,具体考试安排另行通知。2.考试内容: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跑四项。3.考试成绩:每项100分,满分400分。录取时,专业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4.测试顺序:自2022年起,采取循环递进方式安排各市考生测试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