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煮散工艺优化及药效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麻黄汤煮散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优化麻黄汤煮散制备工艺,确定麻黄汤煮散的最佳煎煮条件。确定煮散临床推荐使用剂量。将麻黄汤饮片汤剂与煮散进行动物药效学比较研究,验证煮散是否与饮片汤剂药效一致,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查阅麻黄汤煮散相关资料,进行处方研究,确定其主要有效成分。(2)建立麻黄汤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麻黄汤饮片汤剂进行含量测定。(3)以麻黄汤煮散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多因素法,对麻黄汤煮散制备、煎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4)麻黄汤饮片汤剂和煮散药效学比较研究:(1)观察饮片汤剂和煮散对由干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比较解热作用。(2)采用贯序法比较饮片汤剂和煮散对由浓氨水刺激引咳小鼠模型的抑制作用。(3)观察饮片汤剂和煮散对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的影响,比较抗炎作用。结果:(1)处方研究结果:确定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为麻黄汤煮散主要有效成分。(2)建立了HPLC法测定麻黄煮散中主要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0min-6:94-50min(10:90)-75min(10:90)-75min(6:9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为25°C;进样量为20μL;后运行10min。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计算,不低于3000,按苦杏仁苷计算,不低于7000。(3)确定了麻黄汤煮散最佳制备工艺:粉碎,过50目筛,装入无纺布袋。确定了麻黄煮散最佳煎煮工艺:取相当于麻黄汤饮片药材的1/2剂量的麻黄汤煮散,装入无纺布袋,加15倍量水,沸腾9min,煎提1次,过滤,浓缩至50ml。确定煮散临床推荐使用为饮片剂量的一半,即12g。(4)饮片汤剂与煮散药效学比较:(1)解热实验:煮散高剂量组、煮散中剂量组、煮散剂低剂量组与饮片汤剂组解热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统饮片汤剂与煮散解热作用无显著差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煮散与饮片汤剂解热作用显著。(2)止咳实验:煮散高剂量组R值为158.6%,有显著止咳作用;煮散中剂量组R值为144.5%,有止咳作用;煮散剂低剂量组R为123.1%,止咳作用不明显。传统汤剂组R为138.0%,有止咳作用。(3)抗炎实验:煮散中剂量组、煮散剂低剂量组与饮片汤剂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煮散高剂量组与饮片汤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煮散中剂量组、煮散剂低剂量组与饮片汤剂组对小鼠足肿胀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麻黄汤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单,重现性好。麻黄煮散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好。确定了麻黄汤煮散的临床推荐使用剂量。初步动物药效学比较结果显示,煮散与饮片汤剂在解热,止咳,抗炎等作用方面差异不显著,而煮散的药材用量只是传统饮片汤剂的一半或更少。将煮散推广应用于临床,可以节约药材和成本,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精神病的发生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活事件,给病人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不适,并因此而影响对病人的态度.对42例首次精神病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期刊
对3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
对1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饮水、进流食、补液的方法,使患者膀胱充盈,减少肠道积气,耐心等待以使输尿管充分扩张,膀胱透气窗满意,达到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156例输尿管结石患
目的研究三黄烧伤灵改变制备方法后黄芩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纯水提取(旧方法)、乙醇回流和水提取混合提取(新方法)的方法制备三黄烧伤灵,通过HPLC法测定2种方法三黄烧伤灵
通过试验探究了不同硬度和盐度条件下ADFB系统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进水硬度为520 mg/L时,ADFB系统出水的NO_3~--N去除率可达到90%,COD去除率可达到85%;当进水硬度大于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