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鼓是我国极具民族文化精神风貌,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形态的一种乐器,铜鼓最早出现于我国商代,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已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丰富多彩的、具特定少数民族风格的文化。研究表明,贵州省特别是黔南地区自古即是铜鼓主要使用区域之一,其中水族更是蕴含了极为深厚与源远流长的铜鼓文化,铜鼓文化已经与这个水族民族融为了一个整体。铜鼓最初是以一种用于炊饮的釜而存在的,后发展为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再而为宗教祭祀所用,成为水族人民的“重器”和“神器”,在水族人民生活中享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铜鼓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乐器,作为音乐打击器具,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一种音乐表现,然而,纵观专家学者关于铜鼓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发展渊源、地域范围、铜鼓形制发展、主要应用于形态与方式,以及通过表现形态与方式蕴含的民族情结等等方面,而较为完整的关于水族铜鼓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专论还较少,大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关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中进行较为简单的描述。因此,文本以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为例,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铜鼓文化进行研究,对于完整地反映铜鼓文化的作用与民族精神意蕴,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五个部分对都匀阳和水族铜鼓音乐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介绍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现阶段我国铜鼓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运用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法对以都匀阳和水族乡为中心的都匀市、三都县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概况;第二部分为都匀阳和水族乡生态环境概述,主要是介绍都匀阳和水族乡的风土人情、生态文化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民族发展赋予铜鼓音乐文化生成发展的本源;第三部分为都匀阳和水族乡铜鼓概况,主要是从铜鼓的渊源与铜鼓文化两个方面对都匀阳和水族铜鼓概况进行了描述,与此同时,对铜鼓的铸造工艺及纹饰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对阳和水族乡铜鼓音乐形态进行分析。分别从表现方式、表现场合、表现内容、演奏音响、节奏节拍等方面,结合现阶段都匀阳和水族乡铜鼓音乐鼓谱的应用对都匀阳和水族铜鼓音乐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都匀阳和水族铜鼓音乐的美学意义及未来发展。都匀阳和水族乡铜鼓音乐文化的美学意义在于社会原生审美愉悦和生态生活审美愉悦,认为都匀阳和水族铜鼓音乐文化所表达的是民族原生的、具有悠长朴素性审美愉悦,是产生于水族人民生态生活的音乐,是水族人民审美与生活为一体的具体体现,是水家人对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悠久看法,当与现代生活和音乐结合一起的时候,未来当具很好的发展。通过上述研究为水族铜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支持,以丰富和繁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