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静是庄子所提倡的生存态度。在庄子哲学中,虚静是自然之道的根本属性。道是虚无的,因此能够无形无迹地化育天地万物,让天地万物免于纷争、和谐共处;道是运动的,因此能够让天地万物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不断进化自身、永恒长存。人作为自然之道的产物,以自身的道德来顺应自然之道,以虚静之心在自然中生存,即是遵循自然之道地生存,就能够像天地一样与万物和谐共处、永恒长存。个人的永恒长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的永恒长存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要点。庄子称真正的美为“大美”,“大美”不是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的感官刺激,“大美”显现于人类合于自然之道的生存当中。因此,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先天本能。在人的现实生存中,能够使美得以呈现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美或人类生存之道的容身之所。美显现于人遵循自然之道的生存当中,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呈现人类永恒的生存之道,能够让人从中领悟美和真理。庄子认为,好的艺术作品不是个人私心和欲望的表现,而是人以虚静之心与道合一的产物,自然之道和美在艺术作品中得以呈现,即是庄子所推崇的“以天合天”。人们在这样的艺术作品中领悟的不是个人的情感与欲望,而是人类在世界中的生存之道。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与庄子美学有着本然的相似。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物性”是美与人的现实生存相连的纽带,其中,物的“上手性”呈现着人在世界中的生存境遇,即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而透过“上手性”,人们可以领悟到美,领悟到人在世界中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在传统与未来中的永恒持存的本真生存状态,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当人以虚静之心在世界中生存时,就能够领悟美,让美呈现。美的终极目的是人类整体的永恒长存。人借助美超越“此在”,进入澄明自由之境。澄明自由之境类似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境。与庄子提倡以虚静之心在世界中生存类似,海德格尔认为人应该在生存中以“思”来感悟世界,而不是以主体性的理性思维方式去认知世界。人类长期以来的主体性思维方式让人被微小的短暂的利益所蒙蔽,天地万物成为了人类掠夺的对象,人与人之间也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斗当中。如今环境危机四伏,战争频繁爆发,长此以往,人类的生存必将受到威胁。因此,海德格尔提倡人们要走出主体性思维的束缚,不要再让科技成为人的主宰,而是要恢复本真的人性,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与万物和平共处,像天空一样长久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