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论治的针刺深度研究-腰痛病例分析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基于针刺镇痛方面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文献,以及其导师所研究的《黄帝内经》的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理论,探讨了针刺治疗中针刺深度与疗效的相关性。腰痛(LBP)的患病率高达84%,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也是针灸临床的常见有效病症。本研究在古今文献研究基础上,选择导师临床慢性腰痛典型病例,真实记录治疗全部经过,探讨针灸层次理论对针灸师在临床中选穴、决定进针深度、选取针具及手法的重要指导价值。方法:文献部分,通过PubMed 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文献综述。文献检索中使用的关键词是“针灸”或“针灸疗法”或“穴位”与“治疗”和/或“疗法”、“腰痛”或“慢性腰痛”、“疼痛机制”、“针灸机制”、“针刺深度”、“干针”和/或“肌筋膜触发点”。文献检索仅限于以英语或德语发布的结果,同时还检索了书籍。如果检索结果中出现了一篇重要的带有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就会被翻译并收录。临床部分,根据预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了 3名受试者。临床病例报告分析中包含的信息是根据CARE指南(针对CAse REports)进行的。临床数据收集中通过设置可视化流程图系统记录治疗的全部经过,包括得气感觉,还确定了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适当(正确)的针刺深度、针具(针灸针的种类)、针刺技术和穴位/阿是穴的选择。疗效评估,采用数值评定量表(NRS)主观疼痛评分量表,记录受试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立即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文献的分析以及对病例报告的评估表明,针刺深度与针刺治疗LBP的疗效之间密切相关。现代针刺镇痛研究可以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原理,尤其是神经分布和A-δ和C-神经纤维给予解释,这些结论一定程度上与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的层次论治理论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病例观察显示,3名慢性LBP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征和疼痛强度,治疗中依据据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层次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因此,3位患者根据其病变的不同层次(肉、筋、骨)选取不同的穴位、针刺深度、乃至针具和手法,但都取得较好的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受试者1中,病变位于于肉层和筋层。选取的每一穴位都产生了得气感觉,最强烈的针感出现在阿是穴(大致在胸最长肌和腰髂肋肌之间的区域),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使用该穴位;受试者2也表现出局部疼痛,没有向其他区域辐射,受影响的层层次仅限于肉层,但与受试者1相比更浅;受试者3不仅是局部疼痛,而且还向下辐射到膝盖,受影响最大的层是骨层。因此,与其他两名受试者相比,受试者3的治疗更加复杂,针刺了三个不同的层(肉、筋和骨)。局部穴位和远端穴位的配合以及针刺层次的选择可能得到了良好的疗效。目前的文献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结论:有关针灸机制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理论模型可以与现代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黄帝内经》中基于古代解剖学总结出的皮脉肉筋骨层次理论相一致。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经络的运行过程反映了人体内的神经分布。同时,A-δ和C-神经纤维对最佳治疗效果(镇痛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刺激这两种神经纤维。得气感觉也与这些纤维有关。一些研究还表明,针刺感觉可能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神经分支的密度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得气感觉更强。这反过来可能导致与疼痛级联下降相关的大脑区域更强激活。这项研究也表明,针刺不同组织能够下调疼痛级联。案例研究中使用的一些穴位具有高密度的神经结构,这可能会大大减轻疼痛并放松紧张的肌肉。由于对不同组织的更大刺激,对更深的层给予刺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除了穴位和针刺深度(层)的选择,针灸师的针具和针刺技术也对临床疗效起着关键作用。在阐释针刺镇痛机制时,可以考虑层次论治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理论模型。由于这一主题的复杂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背景: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不断升高,脑血管意外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产生平衡功能障碍与心肺功能下降,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目前对于脑卒中平衡功能与心肺功能的康复主要采用肢体锻炼与有氧运动。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心肺功能与平衡功能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太极拳在形体锻炼的同时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符合中医学“内外一体”的整体观念。因此,进一步研究太极
学位
目的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气功呵字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通过观测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功能参数、静息心率、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脑卒中生活质量(SIS)得分,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康复训练方法,并为呵字诀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
学位
[背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长期存在的一类精神障碍,是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类疾病。随着重大流行性传染病、战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PTS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全球PTSD终生患病率约为3.9%。PTSD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有大约50%的共病率。目前临床治疗PTSD的药物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CCT)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不同脑网络结构-功能耦合及拓扑属性的影响,探讨CCT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招募60名MCI患者,通过区组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照组进
学位
目的: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评价指标观察冲击波穴位刺激和牵拉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效果,初步分析其规律和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技术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纳入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4例,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例受试者均采集基本信息和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主观疲劳测试量表评分、初始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初始股四头肌收缩功率、初始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MF、M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干眼问卷量表、泪液分泌量试验、泪膜破裂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探讨腹针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9例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腹针+梅花针组、安慰针+梅花针组和药物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每组2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研究周期共32周,治疗期8周,随访期24周。
学位
1研究目的与意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人格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A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在我国,AD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社会经济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目前暂无可以治愈A
学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是临床多发病。目前学者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包括机械性压迫、炎性因子渗出、自身免疫反应等。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颈椎X线、CT、MRI和肌电图等技术更加直观地认识颈椎病,并且更加准确地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二者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前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一般可采取口服或注射非甾体消炎药、类固醇激素药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IBS-D模型大鼠的SIRT1相关通路关键蛋白变化,探究针刺改善IBS-D肠道功能异常伴抑郁情绪的调控作用的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及西药组,9只/组。适应性喂养7d,采用二硝基苯磺酸(DNBS)灌肠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成功复制IBS-D伴抑郁情绪大鼠模型。造模后,空白组及模型组:黑布包裹固定,20 min/d。电针组:黑布包裹
学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纳入符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调脂、抗血小板及其他对症治疗,通心络组另予以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炎性因子水平、脂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