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公诉案卷移送与预断防止——兼驳起诉书一本主义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刑事公诉程序中的控方证据及卷宗移送制度,经历了从“全部案卷移送”到“复印件主义”的变迁,如今又产生了引入“起诉书一本主义”的呼声。究其缘由,理论上一般认为“全卷移送”容易引起法官预断,违背正当程序原则;而阅卷审判所造成的庭审虚置,又离对抗式审判的目标越来越远;“复印件主义”非但未能克服以往全卷移送所导致的弊端,反而使得法官庭前受控诉一方证据影响,而形成“偏断”。  对于公诉案卷的庭前移送制度而言,对抗制诉讼与职权主义模式或采起诉书一本主义,或采卷证并送制度,仅表明各自对预断防止的不同态度,而并非意味着诉讼价值取向上的分疏。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这种制度分野背后的不同法律文化及传统,指出预断防止并非当前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需求,起诉书一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庭审虚置的问题。并认为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应摒弃“惟当事人主义”倾向,正确认识职权主义的制度理念,以期更为全面的借鉴。  本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做如下安排:  第一部介绍新旧刑诉法中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的更替,以及理论界对两种做法的褒贬态度,企图厘清从“全卷移送”到“复印件主义”变迁之内在动因,以从中窥见当下对起诉书一本主义渴望之缘由。  第二部分介绍各国庭前公诉案卷移送制度,对英美、法德以及兼采两种模式特点的日本,在起诉程序中控方案卷移送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不尽相同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以美国为例,指出陪审团审判、交叉询问和证据开示等制度,才是对抗制诉讼得以“对抗”之关键。而起诉书一本主义作为一种伴生性产物,是陪审团制度发展的当然结果。  第四部分以德国为例,指出职权主义国家刑事诉讼对“法官预断”的态度。试图阐明,卷证并送的做法,不必然导致职权主义刑事诉讼的不公。而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和心证公开等制度,同样保证其庭审成为刑事程序的决定性阶段。  第五部分在介绍日本实践的基础上,分析起诉书一本主义及其相关制度在日本的运作,考量起诉书一本主义是否达到改革的预期,力图从中寻求经验与教训,以作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之参考。  在第六部分的开头,笔者首先指明,审判中心主义,实为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种模式所奉行之共同理念,并分析中国语境下“庭审实质化”的内涵;接下来通过解读阅卷审判的内在动因,指出预断与“法庭审判虚置”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再点出引入起诉书一本主义可能造成的弊端;最后笔者认为,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不是改革的理性取向,并结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出几条制度构建的方案。
其他文献
以施氏鲟(Acipense r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为研究材料,分别从线粒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两个层面进行物种分子鉴定方法研究.在线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常用方法,筛选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保证该物种基因表达qRT-PCR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基础.本研究选取了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过量投喂产生的残饵和大量代谢废物在水中积累,并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态氮在水体中富集,对鱼类的抗氧化系统、呼吸及神经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危害.本研究以
为探讨以西沙群岛七连屿(16°55?N~17°00?N,112°12?E~112°21?E)为代表的典型小尺度范围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2018—2019年南海七连
本研究旨在完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饲料配方,降低罗氏沼虾饲料成本.研究采用3×2双因素设计,配制6组饲料,分别包含鱼油(fish oil,FO)、豆油(soybean oil,SO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大宗淡水鱼近十年生产、加工、贸易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及取得的进展.分析评价了苗种繁育、饲料投喂、渔用药物、生物危害、养殖环境及加工流通等领
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体内分离得到96株爱德华菌属(Edwardsiellaspp.),经gyrB基因鉴定出87株杀鱼爱德华菌(E.piscicida).耐药谱分析显示,杀鱼爱德
为了解三峡水库开展试验性生态调度后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的5—7月对该江段卵苗种类组成、资源量、产卵场及生态水文指标开展了调查,共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在我国刑法中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罪名。该法律条文的增加,符合我国加大反腐力度的背景,也契合国际社会反腐的要求,为打击我国司